胡惟庸案株连数万为何名将蓝玉能有幸豁免?

大明最后一位丞相胡惟庸因贪赃枉法、意图谋反被太祖诛灭九族,前后牵连三万余人,包括大明开国第一谋臣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等人,太祖朱元璋对此事极为愤怒并因此裁撤中书省,同时亲自颁布《昭示奸党录》以此昭告天下胡惟庸等人的罪行,并让文武百官和后世子孙以此为戒。而作为胡惟庸交往颇深的凉国公蓝玉等,按说以老朱的性格也会一块给办了才对,为何前后牵连十余年之久的胡惟庸案始终没有牵扯到蓝玉,难道朱元璋真的相信蓝玉和胡惟庸没有交情?肯定不是,朱元璋的秘密特务锦衣卫时刻会把朝臣的动向向其递交,蓝玉和胡惟庸后勤关系的亲密老朱估计早就心知肚明的,为何蓝玉能躲过胡惟庸案的牵连呢?

如果紧紧站在对错的原因来说,胡惟庸谋反之罪本来就很牵强,太祖给出的胡惟庸谋反案也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胡惟庸有直接谋反的迹象,只是太祖根据其行为猜测的。后世学者多把此归结为太祖为废除中书省由皇帝直接管辖六部而作的预谋,胡惟庸只不过是太祖为了实现自己目的的一个棋子罢了,朱元璋杀胡惟庸根本不是为了对错,只是当时的政治需要罢了。而蓝玉之所以能躲过此劫,历史探客认为主要有三点:

一、杀胡惟庸只是政治需要

历来皇权和相权都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相权强盛了必然意味着皇权的旁落,对于弱势之君来说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自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享受人间富贵,而对于权利欲望强盛的君王来说,相权是其集权的重要阻碍。作为政治强人的朱元璋一直在内心里盘算如何废除相权由皇帝自己管辖三清六部,可存在两千多年的相权岂能是说废就可以废除的,此举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满朝文武大臣的反对。而朱元璋正是需要胡惟庸为起点作为自己废除丞相的起点,先是惯养其骄横跋扈、独断专行,在引起朝臣们普遍反感的基础上一击重之。而蓝玉虽然和胡惟庸关心匪浅,且与胡惟庸早有朋党之势,多次和胡惟庸合伙做违法乱纪之事,可朱元璋此次诛杀的目标是废除丞相制度,而蓝玉作为武将对于自己的废除丞相制度没有任何的阻力,所有太祖在此时并没有因为胡案牵扯到蓝玉。

二、帝国此时还需要蓝玉等武将的效力

随着老一代武将的老去,帝国需要新的武将来统兵打仗,蓝玉在徐达、汤和之后是新成长起来的一代大将,多次为大明领兵出战并建立功勋,此时朱元璋还需要蓝玉这样的大将为自己更好的卖命。虽然蓝玉在平时违法乱纪且骄横无度,并时常在私下里抱怨太祖的不公等,但朱元璋历来认为武将比文臣好管理,本身没有什么心计和谋略,有什么就直接说出来了,不会在心理藏着掖着谋划着什么,反而更利于自己的监控和管理。再说明初开国功臣里大部分武将都是淮西人士且多是莽夫出身,本身就没有什么文化,朱元璋对于他们的心性是了如指掌的。且现在蓝玉是军中为首的大将,如今边关并不是完全安定太平,一旦边关有变还需要蓝玉披挂上阵为大明卫护江山。

三、蓝玉是其为太子培养的得力武将

朱元璋对太子朱标的重视有名一朝绝无仅有,不仅从小便离其为自己的接班人,并聘请名师大儒为其讲学,二十多年的太子生涯中更是悉心教导,无论太子做过什么让自己不高兴的事情依然宠爱且从未想过更换太子。正是对太子的喜爱所有朱元璋提前就为其组建了文臣武将等核心班子,蓝玉正是其为太子选的武将之首,以期望自己在百年之后这些人能鼎力辅助太子再创大明盛世。而蓝玉从始至终一直都是太子党核心人物,自己的姐夫常遇春是太子的岳父,而自己作为太子妃的舅舅更是坚定支持太子继位,甚至因此与对皇位有觊觎之心的燕王发生冲突。而此时的太子还没有因病早逝,朱元璋不可能把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太子班底给诛杀了,况且蓝玉对太子忠心耿耿,朱元璋需要其辅助震慑边关和统兵打仗。

虽然蓝玉躲过了胡惟庸之案的牵连,可惜随着太子朱标的英年早逝,朱元璋为弥补对朱标的亏欠立其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可看到羸弱幼小的朱允炆,朱元璋担心起无法驾驭悍将蓝玉等人,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太子班底被自己随后用各种手段诛杀殆尽,一代名将蓝玉也没能躲过此次浩劫。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