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战术上精准打击——造就了历史上唯一的藩王霸业

公元1402年,朱棣率领燕军兵临南京城,李景隆和谷王在金川门开门迎降,明建文帝朱允文在乱军中不知所踪, 靖难之役结束.随后做为藩王的朱棣成为了明帝国的掌权者.造就了历史上唯一一次藩王造反成功的案例.

在靖难之役初期,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开始在军事上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毕竟是以一隅对抗全国,中央朝庭是正统像征,并有全国源源不断的资源做为后盾,长久消耗,必会发生转折,朱棣也会像历史上无数藩王造反失败的前车之鉴被钉在谋逆的耻辱架上。然而朱棣并非前人,身经百战造就了朱棣不光拥有坚毅的个性还有对战场和战争格局超乎常人的判断能力。

战争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燕王起兵

起兵初期,朱棣以800府兵诱杀 张昺、谢贵,当夜攻破北平九门,迅速控制北平城,之后连克北京周边通州、蓟州、遵化、密云、居庸关、怀来、永平等州府。北平周围全部扫清。燕军兵力增至数万。建立了稳定的后方基地。

第二阶段:互有攻守(滹沱河之战、郑村坝之战、白沟河之战、济南保卫战、东昌之战)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面对朱棣反叛,朱允炆起用年近古稀的将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为左副将军,都督宁忠为右副将军,率军伐燕,数路并进。进至河北真定。朱棣利用南军立足未稳,在滹沱河北岸大败南军的主力部队,耿炳文逃回真定,坚守不出。

建文帝听到耿炳文军败,根据黄子澄的推荐,换帅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为大将军,代替耿炳文对燕军作战,李景隆本是纨绔子弟,素不知兵法,借着老父的威名,在朱棣出北平援救永平之时,因贪功,未时及有效的攻取北平,并在郑村坝之战、白沟河之战败的体无完肤,退守济南。

残酷的战争必会造就名将,在济南保卫战和东昌之战中,一位叫盛庸的将领登上历史舞台,差点给朱棣毁灭性的打争,东昌之战,朱棣多次濒临险境。但是由于朱允炆有"毋使朕有杀叔父名"旨意,南军惧怕战后反攻倒算,不敢伤害主将朱棣,只得放任自由;朱棣也恃此特权,单骑殿后,南军无可奈何。 但是东昌之战毕竟是靖难以来南军的第一场大捷。建文帝朱允炆十分高兴,以东昌大捷告太庙。 盛庸军势大振。燕军经此败,以后再南下,皆由徐沛,不再走山东。恰恰这个转变无意间逆转了战争格局和历史的方向。

第三阶段:燕军绕道南下,精准打击,一战定天下

燕军靖难两年。虽然屡战屡胜,但因兵力不足,无法巩固并扩张胜利,往往战领一地后因战线太长又放弃之。能据之地仅有北平、保定、永平等少数郡县。长期以往,战争天平必将倾斜

这个时候有敏锐战争洞察力的朱棣决定直接率兵南下,建文三年(1401年) 冬,朱棣在道衍的支持下不再与盛庸、平安等纠缠于山东战场,率军直趋京师,克东阿、东平、沛县,于正月抵达徐州城下,徐州坚壁不出,盛庸只能出济南回援江苏,本来盛庸善于守城,在突进江苏回追朱棣过程中疲于奔命,反被朱棣所制。朱棣烊攻徐州后再避开南下,进至安徽宿州,灵活运用骑兵战术,在灵壁之战中给南军重大打击,随后扬州、高邮、镇江等地纷纷归降,在李景隆等人的反戈下顺利进入南京。建文帝不知下落,燕王进入京城,文武百官纷纷跪迎道旁,在群臣的拥戴下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告终。

纵观靖难之役,经过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宿将之后,朝廷无将可用,建文帝决策上的一而再失误,朝庭部属犹柔寡断,游离中间意志不坚以外,朱棣的这次直捣京师。精准打击,擒王战术。堪称经典。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