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杜甫写出唐诗,前6句都只是景色描写,后两句一下突出主旨

杜甫活了58岁,是李杜白三人当中寿命最短的一个。即便如此,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却也是最为打动人心的。以李白的豪放和白居易的平实不一样,杜甫的诗歌通常渗透着深重的情感。尤其是在月夜、深秋这样意象的环绕下,杜甫的情感表现得更为沉重。

比如我们今天聊到的这首唐诗,写于杜甫52岁的时候。杜甫幸运的是能遇到盛唐,杜甫最不幸的是遇到安史之乱,而且战乱贯穿了他人生的后半程,给他的人生、生命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52岁的杜甫虽然贫寒,但是作为读书人还是很少从事农业活动的。但是在他52岁时候的一个秋夜,他却因为疲倦而失眠,写下了这首唐诗。且看: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这首唐诗的题目是《倦夜》,写于公元764年,当时的战乱刚刚得到平息。杜甫作为一个胸怀天下的士大夫,时刻把国家命运装在心里,在战乱之时曾经写下很多诗篇,直观反映了那个时代唐代社会的基本风貌。

这首诗写于战乱之后,按说杜甫应该高兴,但是在这篇古诗当中,杜甫的情感一点也不激动,还是一如既往的沉郁。对于战乱平息获得的和平,杜甫也曾经高兴的写出“漫卷诗书喜欲狂”,但是片刻之后,杜甫依然对国家表示出了深深的忧虑。

开篇写明是秋日的月夜,“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诗人居住的房子旁边有竹林,所以这夜间凉气带着竹子的味道,阵阵侵袭入了卧室之中。秋日的夜晚,庭院当中到处都是月光。这两句是写景,展现出一个凄冷的世界。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这两句是延续前两句的表达,月夜温度越来越低,露水也越来越重,甚至开始逐渐从竹叶上滴滴答答的滴落;看天空中正是月明星稀,星星是在眨眼,但是却好像看不到。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前两句在自然环境,这里是写秋夜当中的动物。夜深人静,萤火虫随风飞舞,鸟儿睡了一夜,相互打招呼开启这崭新的一天。

最后两句是真正表达这首诗主题的诗句,“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诗人感到疲倦,但是却一夜未眠。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而是因为诗人这一夜思考了太多的事情,又有哪一件不和战事相关?彻夜难眠,诗人也只能妄自悲叹!

这首诗的前六句都只是在描写秋夜的景色,看上去就像是一首风景诗,但是这最后两句却也“图穷匕首见”,真正写出诗歌的思想主旨。杜甫那颗忧国忧民的内心,时刻在为国家而担忧,尤其是当前的背景下,战乱刚刚平息,国计民生百废待兴,但是之前带来了多大的损失啊!

此时的诗人已经年迈,经历着世间之事也更多,思考也更为沉重。对于诗人来说,国家长治久安民众安居乐业是他的追求,尤其是到了晚年,依然有如此的担忧,“诗圣”二字可不是白给的。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