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匠人精神,细节里的心学

一个人,要有强大的内心精神指引,又要有自己的战略格局,也要有操作细节的耐心和恒心。人活得不长不短,心要一直修炼着吧。

章太炎曾说,“日本维新,亦由王学为其先导”。梁启超说,“日本维新之治,心学之为用也。”东乡平八郎(日本海军元帅海军大将,侯爵,与陆军的乃木希典并称日本军国主义的“军神”)就曾说,“一生俯首拜阳明”。在当代,被称为日本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最推崇王阳明,他曾说,明治维新新三杰中的他的两位老乡——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都对阳明学有极高造诣。此外,田松阴时——倒幕运动中的先驱性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明治维新的精神指导家和实干家,他就是典型的阳明学派代表,办过私塾,80个学生中有半数是明治维新的英杰,如伊藤博文、木户孝允、高杉晋作等。

日本阳明学认为,心即理,心是万物之本;孝德是任何人都具有的“本心”;内在与人心之中的“良知”是“明德”,“明德”之本是孝;注重践履,强调知行合一。日本近代跻身世界一流国家之后,特别是日俄战争后,金钱万能思想泛滥,道德颓态毕露,日本重启传统思想和文化就靠阳明学复兴运动,强调对良心的皈依、内心的纯粹及至诚、积极的献身、彻底的行动主义等。井上哲次郎将阳明学定位为代表心德的东洋道德精华,“领悟陶冶和熔铸武邦国民之心性的德教精神。”高濑武次郎则将阳明学与《教育敕语》的“忠孝一本”国体精神相连接。阳明学升级为国家主义阳明学。明治阳明学塑造了两个与阳明学相关的模范国民形象——“孝亲爱人”的中江藤树、“勤勉好学、至诚报德”的二宫尊德,写进了国民修身教科书。战后恢复的基于近代(1868年始)前的阳明学所构建的道德。

匠人精神是一种沉静务实、淡泊名利、格高致远的精神,是擅于发自内心的自我欣赏,和在不断完善工作过程中品味成就感所带来的一种自我激励。工作的好坏与自身的人格荣辱有直接关系。一流的匠人,肯定是人品比技术重要。一个人首先要淬炼心性,养成自己,唤醒体内的一流精神,才能达到一流的技术。匠人和心性育成密不可分。

王阳明在教学过程中认为,人有四个重要的阶段和素质,分别是: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立志,就是要问天命、追意义、求终极关怀,而不仅仅是追求成功和效益。第一流的匠人是第一流的人,做第一流的人必须要有品格。品格中分质和量成分,质就是纯净度,量就是影响力。勤学,学的过程实际上是“觉”的过程,内心里的领悟,而不仅仅是掌握外在的资源而已。改过,就是自己要给自己设问,遇到问题,改正。责善,不仅老师可以改正学生的错误,学生也可以跟老师有争论,吾爱吾师更爱真理。

克尔凯郭尔(Kierkegaard)把精神境界分为三个阶段,即审美境界、道德境界、宗教境界,并认为三者间依次递进,审美境界指感性境界,以感性需求为中心;道德境界是理性境界,承担义务与责任,宗教境界是为信仰献身,以痛苦为特征的最高的人生境界。好的匠人,必然是具有审美境界、道德境界,甚至是有宗教境界的。

前不久有一篇“奇葩论文”说马云的骨髓里有王阳明的DNA,马云的成功,在某种意义上是王阳明的基因转换和重组的结果。随时随地是一种电商营销的模式,随处体认是一种道德实践过程,但在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对象、以人为终极目标上,两者却有相似性。

如今,中国庆祝劳动节的基调是工匠精神的发挥。我在想其实,学王阳明也好,学工匠精神也好,一切都不能分裂着看。

文章来源:阿米巴经营实践研究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并不重要

人人都是CEO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