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赵括究竟如何,历史给出了答案,网友:这黑锅背的

提到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相信大家一定耳熟能详,这个成语的主人公就是赵国的赵括了。这位在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纸上谈兵的赵括难道真的有那么不堪吗?其实不然!要知道,在当时的历史上,赵国已经面临着要被秦国灭亡的危险,如果赵括真的是像历史上所说的那样只会纸上谈兵,赵国的国君还会派他去替下负荆请罪的廉颇吗?毕竟已经到了要灭国的当口了,赵国国君也不傻,不可能放任一个纸上谈兵的蠢货去替下廉颇,因此也可以想到,当时的赵括真的并不是像成语纸上谈兵带给大家的误解一样,是一个并不怎么样的将军,相反赵括还是挺厉害的。

赵括的出现,最首要的应该是从长平之战开始说起。

当时的长平之战,既是秦朝出关的重要一战,也是赵国能不能够存在的生死一战!

从战场战略上来说,一开始赵国一方老将廉颇就做的挺好,采取了战略守势,而不是在明知劣势的情况下还和白起硬碰硬,因此也使得白起的战略十分被动,面对铁饼一样的廉颇毫无办法。任凭手段使尽,廉颇就是不出去,不得不说,廉颇作为老将真的是眼光毒辣,不过从国家层面的战略来讲,二者恰恰相反,廉颇深厚的赵国很被动,白起身后的秦国则是十分悠闲。上有八百里秦川,下有蜀中天府之国,长平之战大胜之后,都穷的多少年没敢出秦关,赵国有什么?拿什么让廉颇跟白起耗下去?这也就是看得出山东六国活该被灭了,一群目光短浅之辈。如果这个时候支援赵国一点粮草,战国就且有得打呢,这一战秦国要输了,得几代人出不了关。而赵国要输了,最后面临危险的还是他们其他六国。可惜,这些国家都不懂得什么叫做合纵连横之道。

面对赵国被灭的风险,当中最不要脸的就是楚国和齐国,最最不要脸的是齐国。齐国一向都是战国大土豪,广有鱼盐之利,面对赵国被围,楚国还有路远不好送粮的借口,齐国要补给廉颇,比赵国自己送都方便,但它除了眼睁睁的看赵国笑话外,还一直想着东西二帝的美梦呢。没有了其他国家的支援,赵国最终没有办法,只能将老将廉颇换了下来,反正也是撑不住,拖着也是个死,不如临死之前拼上一拼,说不定还能够有所转机了。而这个时候,历史上著名的纸上谈兵赵括登场了!

由于赵国粮食短缺的缘故,廉颇的只守不攻策略不适合赵国,赵国的一众大臣商量之后,全都同意了进攻。只不过这种事情往往是九死一生,不论谁去,赢了还好,输了可就是历史上让赵国灭亡的大罪人了。这些老奸巨猾的老油条们怎么可能干这种事?而这个时候,年少轻狂,一腔热血的赵括就派上作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说辞之后,赵国派了赵括换下了廉颇。

和廉颇一直死守不同,赵括直接发起了进攻,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一决定,后世留下了他没有实战经验的诟病,也因此火了纸上谈兵这一成语。其实不然,当时的赵国粮食短缺,再守下去也毫无意义,除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外再无选择。所以赵括选择了进攻。

整个赵国,乃至赵军的高层应该是知道这一战是去死里求生的,所以根本就没什么后手好留了,一出手就是绝杀!赵括真正的任务,或者他自己的策略,就是钻进白起的陷阱,背水一战,熬垮秦军,去找那么一点点可能的胜利机会。虽然这个机会十分渺茫,可除了这个机会,再也没有其他机会了。最后,地利上的被动导致赵国的失败,但是,秦国也因为这一战确实被熬垮了,为这一战,起尽十五岁丁口,战后二十年没能出关,山东六国又因此苟延几十年。所以说,赵括的失败不是他自己的失败,也不是战略上的问题,只是因为赵国不行了,打不过秦国,哪怕把当时的赵括和秦国将领白起对换了,凭借白起在那种背景下也绝对无力回天。因此,纸上谈兵的赵括只能算是被冤枉的,背了几千年黑锅。如果他真的不行,又怎么可能在赵国的最后一战中拖垮了秦国,让秦国休养生息了二十年才缓过劲来。不得不说,赵括还是可以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