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骨子里充满“血性”的男人,才是真正的男人

西安事变后,国共双方达成共识:结束内战、一致对外。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全民族奋起抗争。从此,抗日战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在第二战区,国军担任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共军军担任了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今天咱们要聊的就是“李云龙”的风云故事。(《亮剑》,作者,都梁)

图片来自网络

1.“狭路相逢勇者胜”作为一名军人,任何时候都要敢于亮剑!一个骨子里充满“血性”的男人,才是真正的男人。

李云龙本是农民出身,大字不识几个,早年因为实在活不下去了便参加了红军闹起了革命,爬雪山、过草地,艰难的走完了万里长征,之后随军来到晋西北担任八路军129师独立团团长。

李云龙性情暴烈,嫉恶如仇,对日本鬼子恨的是咬牙切齿,打起仗来愣是不要命。独立团的弟兄们眼看咱团长都不要命,那咱也得拼了命的跟鬼子干,个个嗷嗷叫!日本鬼子的山崎大队,吃了豹子胆,敢孤军深入根据地腹地,没的说:全歼。

独立团的战士们站在山顶欢呼雀跃,惟有李云龙拎着山崎的指挥刀在破口大骂:是哪个狗娘养的把山崎打死啦?给老子站出来……没能和山崎用刀剑决斗,他感到无限遗憾。——《亮剑》

什么样的将领,带什么样的兵!李云龙身先士卒,逢敌必亮剑,剑锋所指,必手刃敌军。军人骨子里的血性基因,在独立团散播开来,激励着每一位战士。

县城里的鬼子头目“平田一郎”过寿,打算宴请城里大大小小的军官。这李云龙和楚云飞(国民党晋绥军358团团长)便约好了前去赴宴。吃饱了、喝足了,李楚二人愣是当场击毙了全部的军官,名躁晋西北。为此鬼子特意悬赏二位项上人头,各值10万大洋。好一身孤胆英雄。

冬天晋西北寒风凛凛、大雪茫茫。独立团的弟兄们是吃没吃的、穿没穿的、更别说枪支弹药了。没办法谁让咱八路军是“后娘”养的,穷啊!李云龙和赵刚(八路军129师独立团政委)一合计:“狭路相逢勇者胜,干!”不久关东军经过伏击点时,独立团全体战士,上到团长下至伙夫,插上刺刀、抡着菜刀锄头,就和鬼子干上了——近身肉搏。是役,全歼鬼子两个中队。

李云龙道:古代剑客和高手狭路相逢,假定这个对手是天下第一剑客,你明知不敌该怎么办?是转身逃走还是求饶?当然不能退缩,要不你凭什么当剑客?这就对了,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这叫亮剑,没这个勇气你就别当剑客。倒在对手剑下算不上丢脸,那叫虽败犹荣,要是不敢亮剑你以后就别在江湖上混啦。——《亮剑》

关东军,本是日军战斗力较强的部队。面对这样的劲敌,李云龙没有退却,反而敢于亮剑直面强大的对手。再施以有效的战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独立团依然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一只战无不胜的军队,首先要具备的便是直面强敌的“亮剑精神”。当这种精神根植于每个战士的内心时,这只军队便有了魂魄——军魂。

秀芹是个苦命的姑娘,打小便卖给了大户人家做了童养媳,吃尽了苦头。自打遇见了李云龙,秀芹这心就普普通通乱跳,英雄嘛谁不爱嘞?李云龙半生戎马,也是老光棍一个,哪受得了秀芹这火热的青春?在赵刚的张罗下,李云龙和秀芹准备“携手良辰,洞房花烛了。”可谁想,山本一木率领的特种部队,却在这个时候偷袭了独立团。战士们奋力突围,赵刚身负重伤,秀芹被鬼子劫持,老乡们无一生还。楚云飞发现了山本一木的踪迹,二话不说,枪炮伺候着,射杀了几个鬼子兵。山本一木使诈,最终逃到了平安县城。

“政委让人干了,老婆让人抢了,乡亲们也让鬼子给杀光了”李云龙气的眼珠子都快蹦出来了。血海深仇,如不得报,我李云龙枉为男人!李云龙立即召集全体队伍,目标直指平安县城。大兵压境,平安县城告急。日军急忙派各路援军增援山本一木。这时驻扎在山西境内的抗日队伍,也配合李云龙“围点打援”,整个晋西北闹了个底朝天,重创日军。李云龙一声令下,“轰!”的一声,山本一木命丧黄泉。“秀芹……”李云龙暗自落泪。

坦率的说,李云龙的心肠有点恨!但是作为一名军事主官,完成既定的军事目标,永远是他最高的行为准则。战争是残酷的,作为一名军人,有时的残忍却是必须要承受的。

魏和尚让“黑云寨”的土匪给割了脑袋。李云龙得知后,嚎啕大哭,捏碎了酒盅,手里鲜血直流。不报此仇誓不为人!老战友孔捷来求情,绑了。就是师长来求情,也不行。不少多时,独立团便端了土匪的老窝。李云龙手持砍刀,一刀一个,砍了三个土匪头目的头。事后,李云龙因违反政策,被降职为营长。但他觉得降职也值,只要给魏和尚报了仇。

砍杀即将收编的“土匪”,这种行为确实不妥。有些人的价值体系里,可能乌纱帽是第一位的。但是李云龙的价值体系里,情谊却是第一位的。不同的价值选择,必然会有不同的结果。李云龙的价值选择,虽然丢了乌纱帽,但是却赢得了全体战士的人心,凝聚了独立团的战斗力。

楚云飞为劝李云龙归顺党国,特设“鸿门宴”。李云龙带一个警卫员,骑马赴约。归顺没谈成,楚云飞便要用强。李云龙的警卫员撕开衣服,腰间缠了一圈炸药。楚云飞顿时傻眼,只好放虎归山。

解放战争打响,经过三大战役后,解放军一直将国民党打倒台湾。李云龙的独立团拼了个精光。但是重新组建的部队,依然具备原“独立团”的作战精神,因为这支部队的“军魂”犹在。

新中国成立后,李云龙、赵刚、孔捷、丁伟等一批从战争岁月里走过来的将领,分别被授予少将等军衔,统领一军。

之后国家历经反右倾、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多重磨难,党政军等各个部门的优秀人士,被批斗、被迫害,许多人因此而丧命……

图片来自网络

2.“士为知己者死”,这是古人对友谊的崇高敬意。老百姓也有句话:“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每年的退伍的时候,绿色军营里总是弥漫着一股依依不舍之情,战友情、兄弟情,总是难舍难分。但是在战争年代,经过战火洗礼的友谊,又该是什么模样呢?

八年抗战,李云龙和赵刚搭档整整八年。李云龙负责军事,赵刚负责生活。李云龙一个农民,赵刚一个大学生。李云龙性子粗暴,赵刚温文尔雅。两个人的世界完全不同!但是战争是最好的磨合剂。他们一起日爹骂娘,一起哭闹打斗;一起挨饿受冻,一起喝酒吃肉;一起训练将士,一起沙场点兵。遇到危险,甚至会拼劲全力掩护对方,保全对方。子弹是不长眼的,掩护了对方,就意味着自己可能就没了命。整整八年的岁月沉淀,赵刚和李云龙之间的友谊,犹如骨肉亲情一般,坚不可摧。

抗日战争,山本一木的特种部队突袭独立团团部,赵刚身负重伤。“老赵,你安心养伤,你千万要挺住呀,你答应过我,不把鬼子赶跑,咱俩谁也不许死,你听见没有?你他娘的别装熊,想一撒手就走了?门也没有,这太不够朋友了。告诉你,你生是独立团的人,死是独立团的鬼,躲到哪儿也要把你抓回来。想当逃兵?绝对不行,只许你活着,不许你死,你听见没有?求你啦,老赵……”——《亮剑》

淮海战役,李云龙被楚云飞部炮击,命悬一线。赵刚明知李云龙正处在深度昏迷中,他也不管不顾的说起来:“老李,我是赵刚,我和你说话呢,你别他妈的装听不见,我知道你累了,想多歇会儿,你歇吧,我说,你听,好不好?老李,这点小伤没什么,你要挺住,不许装熊,咱们一起混了这么多年,我还没见你熊过,鬼子悬赏十万大洋买你的脑袋,咱都没卖,你这会儿更不能卖了。你听着,老李,你要挺住,挺不住也得挺,他娘的,咱跟阎王爷拼啦,咱们怕过谁?……所以嘛,你得爬起来,你得挺过这一关,你听见没有?老李,你他妈的听见没有……”

文化大革命期间,赵刚含冤而死。他从抽屉里拿出手枪“咔嚓”顶上子弹猛地站起来,两眼血红、声震屋宇地大吼道:“赵刚,你告诉我,是哪个狗娘养的害死了你?告诉我,我要给你报仇……”

当得知赵刚含冤而死后,李云龙的精神几近崩溃……没有经历过他们之间的生死情谊,谁也无法真正理解一个将军的痛苦、无助和深深的怀念……

丁伟在军区会议上公开反对“庐山会议”精神,甚至还替彭德怀说话,这样的观念在那个年代是绝不允许的,甚至会带来杀身之祸。然而李云龙和孔捷却深深理解丁伟。李云龙甚至还骂自己是“孬种,软骨头”,这是对丁伟人品的一种肯定,更是对战友情谊的褒奖。

丁伟在军事学院做的关于“苏联假想敌”的设想,在日后的中苏边境冲突中得到验证。孔捷对这位老战友的战略预想,深表敬佩。可是当初在丁伟抛出这个观点的时候,又有多少人给丁伟“扣上政治的帽子”,说他是反革命呢?

李云龙文革期间含冤去世,孔捷受李云龙之托,将六个孩子接到东北,从此照顾、培养孩子,直到这些孩子长大成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若不是战争岁月结下的这样深厚的情谊,谁又会相信这支离破碎的人间,还会有如此炙热的情感呢?

三位老将军,历经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身边多少战友倒下了,能活到今天对于他们来讲就是大赚特赚了。多少回面对敌人的炮火,他们没有死去。可是如今一个个却倒在了自己人的手里。战友啊,战友,你可理解我的孤独?

李云龙和楚云飞,互为知音、知己。抗日战争期间,国共合作,二人便互相欣赏。解放战争打响,二人各为其主,虽为死敌,却更加重了二人之间“惺惺相惜”的友谊。政治的原因虽然造成了敌对局面,但在内心深处,李楚二人早已是“伯牙子期”之交了。

我们应该怀念和感谢那段战争岁月,它让人和人之间的距离,走的那样近。人性善良的光芒,竟让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变得那样饱满、那样的充满温度。

图片来自网络

3.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羡慕“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式的浪漫,也憧憬“不求同生,但求共死”的凄美。大多数人的爱情,都是平凡的,平凡的相恋、平凡的老去。但是有些人的爱情,注定要历经岁月的洗礼和时代的拨弄,最终成为命运交响乐的壮丽篇章。

赵刚和冯楠,是一见钟情。精神层面的交融,让两个年轻人彼此拥抱。赵刚的学识、战争的洗礼,让冯楠无力抗拒。冯楠的高贵气质,同时深深俘获了赵刚的心。

“赵刚,我见过你。”冯楠肯定地说,眼睛在凝视着赵刚。——《亮剑》

“冯楠,我也是。我正在想,是什么地方……”赵刚静静的望着她,作沉思状。——《亮剑》

“你不用想了,那会白白耽误时间的。爱因斯坦说过时空也能多维存在,我想,咱们可能在另一个时空里见过,或是……梦中?”冯楠的声音幽幽的,仿佛从很远的地方传来。——《亮剑》

“有可能。”赵刚赞同道,“佛教认为人有六轮之回,人死后过奈何桥时被灌了迷魂汤,把前世忘得精光,但也有个别被漏过的,这种人能清楚地记得前世。有可能咱们前世见过,又凑巧躲过了迷魂汤。”——《亮剑》

赵刚投身革命只为追求自由、公正和尊严。但是现实社会的残缺,却让他痛苦不堪,每日谨小慎微。当理想和信念被这个社会践踏的时候,他唯一能够倾诉和信任的只有冯楠——那个深爱他的女人。

建国以后,某些位高权重的人搞特权,破坏社会风气。赵刚想起那些死去的战友。想起那么多人用鲜血奋斗出来的国家,竟是如此一个不公正的社会,他愧对死去的战友。

“冯楠,我知道你是关心我、爱护我,我当然不会在外面乱说,我对你,对这个家有责任,我愿意给我的亲人创造一个幸福安定的生活,我能忍,我会尽力去忍。可是冯楠,如果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了,我把我要说的话都说出来。要是真有那么一天,我希望你能理解我。” ——《亮剑》

“亲爱的,请你记住,不管到什么时候,咱们生在一起生,死在一起死,谁也别想拆开我们。” ——《亮剑》

赵刚因为反对文化大革命,被定为“反革命”。一位将军,被批斗、被侮辱。赵刚心如死灰,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冯楠也决定同赵刚一起“共生死”。

冯楠笑道:“性格即命运。我没有能力改变你,唯一能做到的是,始终陪你直到死亡。” ——《亮剑》

赵刚痛苦地留下眼泪:“你这样做毫无意义,这是有意让我的良心负债,为什么不给我一些自由的空间?给我一些选择的权利?” ——《亮剑》

赵刚睁开眼,轻轻说道:“喂,十二月党人该上路了,黎明可是上路的好时候。” ——《亮剑》

冯楠抱住赵刚痛哭道:“赵刚啊,我害怕,这是我的一块心病,我只怕当咱们的肉体消失后,灵魂也会飘散,没有了你,我太孤独了。” ——《亮剑》

赵刚笑道:“你放心,我会紧紧地抓住你,你想跑都跑不掉。” ——《亮剑》

冯楠擦去眼泪,笑道:“真的?你可要说话算数,让我放心。”她轻轻扶起赵刚说,“走好,我亲爱的十二月党人,咱们就要去风雪茫茫的西伯利亚了……” ——《亮剑》

既然活着不能改变身边的一切,就选择死亡。有时,死亡也是一种反抗。

李云龙和田雨之间的感情,却经历了太多的波折、磨合、理解和包容,最终在时代的巨轮下虽然走向了灭亡,但是却美轮美奂!

李云龙在医院,向田雨表白。

李云龙耐心地说:“小田,说真的,我喜欢你,从我第一次看见你就喜欢上了,我知道你的条件高,人长得漂亮,又有文化。我呢,没文化,老粗一个,配你是有点那个了。可我不傻也不笨,全国就要解放了,没文化我可以去学,我就不相信我老是粗人一个。虽然我这么多缺点,可我这人从来没有什么坏心眼,我要和谁好,我会掏出心窝子待他,死也不会背叛朋友。” ——《亮剑》

田雨说服母亲,表达自己的爱情观

“妈妈,他是个英雄呀,我崇拜他,喜欢他,而且他也喜欢我,尊重我,这就够了。这难道不是理由?”

“妈妈,我不喜欢书生气十足的男人,我喜欢有血性、有尊严、勇敢的男人……” ——《亮剑》

婚后,田雨发现自己和丈夫在观念上有着巨大的差距,似乎不可调和。

田雨热爱文学和艺术,李云龙却认为是资产阶级腐朽思想。

“你少扣帽子,谁规定的劳动人民就不能喜欢钢琴,喜欢油画?这是文化,劳动人民也要掌握文化。谁像你,自己没文化,也不许别人有文化。” ——《亮剑》

田雨母亲因为经常发表时政评论,被划为“右派”,李云龙却要求田母认真改造。李云龙和田雨在文化层面的理解,出现了巨大的鸿沟。

李云龙偶然看到沈丹虹的信,阅后他心情很愉快,对妻子说:“这就对了,犯了错误不要紧,改了就好嘛。说要划清界限就过分了,划得清吗?她再怎么样也是你的母亲,我岳母嘛,还是家里人嘛,你给他们写信,让他们好好改造,争取早摘帽子,将来他们没地方去,就住在这里,咱们给老人养老送终,孝道还是要尽的嘛。” ——《亮剑》

田雨没吭声,只是看了李云龙一眼,那眼光很复杂,有感激,也有冷漠和无动于衷。——《亮剑》

李云龙教育子女,只有一条:打,脾气不好时就暴打。这让崇尚思想教育的田雨,极度不理解。二人在子女教育上面,也出现了难以沟通的局面。

田雨本来刚从悲痛欲绝的状态中恢复过来,此时一见儿子血肉模糊的屁股,顿时失去了理智,她歇斯底里地喊了一句“李云龙,我和你拼了……” ——《亮剑》

她愤恨地对李云龙说:“你这不是管教儿子,是想杀了儿子,我没见过你这样的父亲,对自己的儿子也敢下这种毒手” ——《亮剑》

田雨的父亲田墨轩,因为政治原因被下放到农场劳动改造,最终客死异乡。李云龙眼看亲人、战友一个个因为错误的政治斗争而失去生命,他突然深深理解了田墨轩的思想和观点。李云龙和田雨在精神层面的障碍,终于破除了。两人重新开始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唉,我越想越没脸呀,我李云龙在战场上没当过孬种,咋越活越胆小了呢?以前总以为自己好歹还算条汉子,现在一想,狗屁,软蛋一个。谁是英雄?谁是硬汉?是彭老总、丁伟,还有你父亲田先生,我李云龙是粗人,脑子开窍晚,得罪过田先生,可我不傻,以前错了,以后不能再错了,我要凭良心活着。” ——《亮剑》

文革期间,李云龙下令开枪造成红卫兵伤亡。死者家属要求李云龙偿命。此时,田雨却带着孩子们拿着“武器”誓死保卫李云龙。田雨深深理解丈夫的行为,也更加爱这位英雄的丈夫。

李云龙抬头一看,不由大吃一惊,平时温文尔雅的田雨和六个孩子每人手里竟拎着一根体操棒,她和孩子们的脸上都透出一种决绝的拼命神态。两个大儿子——李健和赵山一左一右护住父亲,弟弟妹妹们前后簇拥着把李云龙围在中间。田雨以强硬的姿态只身挡住涌动的人群大声喊到:“谁敢东我丈夫一下,我们全家就和他拼了!” ——《亮剑》

“今天我不是以一个军人的身份,而是以一个妻子的身份带领我的孩子们保护我的丈夫,孩子们的父亲。我们不会任人宰割,谁要是动手,我们就以死相拼,谁敢动李云龙,就先从我和孩子们的尸体上迈过去……” ——《亮剑》

文革期间,李云龙被定为“反革命”。不堪忍受屈辱的李云龙,开枪自杀。丈夫含冤而死,田雨以死反抗丑恶的社会,更是以这样残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李云龙至死不渝的爱情。

田雨挣扎着向李云龙喊:“老李,将军要有将军的尊严,可杀不可辱!要硬就要硬到底,这才是我丈夫。老李,要是有一天你不在了,我绝不苟活在这世上。云龙啊,你是龙,我是云,龙和云是分不开的,我们是夫妻,死也是夫妻,谁也不可能拆散我们……”

两天以后的一个深夜,田雨在狱中割腕自杀。——《亮剑》

图片来自网络

4.生和死的选择。这世上有些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1)赵刚,一个理想主义者。一生努力奋斗,只为追求一种公正、民主、自由的社会制度。让每个人活得有尊严!但是一系列的政治运动,破灭了他的理想和信仰。没有了信仰,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冯楠问赵刚:“一个青年学生投身革命20年,出生入死,百战沙场。从此,世界上少了一个渊博的学者,多了一个杀戮无数的将军。请问,你在追求什么?为什么?” ——《亮剑》

赵刚答:“我追求一种完善的、合理的、充满人性的社会制度,为了自由和尊严。” ——《亮剑》

冯楠问赵刚:“如果有一天,自由和尊严受到伤害,受到挑战,而你又无力改变现状,那时你会面临着一种选择,你将选择什么呢?” ——《亮剑》

“反抗或死亡。有时,死亡也是一种反抗。” ——《亮剑》

文革,赵刚被打倒,濒临死亡

“我现在终于理解了当年高尔基的大声疾呼:在这些普遍兽性化的日子里,让大家变得更人道一些吧……如果拒绝人性,没有爱与情,是根本不可能成为一个革命者的。冯楠,我没有能力阻止灾难的蔓延,但我有能力捍卫自己的尊严,没有了尊严我宁可选择死亡。” ——《亮剑》

2)李云龙,一个英雄主义者。他本身并不追求什么理想或者主义。只要老百姓吃饱、穿暖,日子过得好就行。但是一些列的政治运动,却让老百姓流离失所。自己的亲人和战友因为这场运动,一个个离去。李云龙彻底崩溃了。 李云龙不想改变什么,也无力改变什么。他唯一的要求就是:让我向军人一样,有尊严的死。

文革,李云龙被批斗

他暴怒地吼道:“马天生,放你娘的屁,我李云龙不是反革命,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军,为这个国家流过血……”全会场一片哗然,台上一片混乱,两个按着李云龙胳膊使劲向上拽的战士感到他正在不顾骨折的危险,用尽全身的力量想把腰直起来,两个身强力壮的战士自然毫不示弱,他们用力掀着李云龙的胳膊僵持着,离着很近的郑波听见一声脆响,李云龙的一条左臂被拉了下来。两个战士一时吓呆了,他们没有想到这个反革命分子竟如此暴烈,宁可骨折也不肯弯腰,两个战士在这一刹那竟吓得松了手。李云龙用那只没受伤的右手从脖子上摘下写着他名字的木牌,用力一甩,沉重的木牌径直砸在主席台的长条桌上,马天生和黄特派员的茶杯被砸的粉碎,碎瓷渣儿和茶水溅了他们一脸。——《亮剑》

文革,李云龙之死

“军人没有交出武器的习惯,除非他死了。说到出路,你可想错了,我从来没有打算给自己留条出路,所以你这话等于没说。……我只想告诉你,我李云龙这条命,不喜欢听别人摆布,谁都不行!日本鬼子和国民党不行,现在的中央‘文革’小组也不行。我这条命得由我自己摆布,我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死法。我李云龙这条命虽说不值钱,可也不能让别人轻轻松松就拿走,这活儿得由我自己干。你知道一个军人最体面的死法吗?上吊?服毒?都不行,那是老百姓的死法。告诉你,军人的死法应该是用子弹……”李云龙轻蔑地看了他一眼,似乎懒得说话,他的食指猛地扣动了扳机……——《亮剑》

5.生活不止有“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

李云龙和赵刚注定是悲剧性格。对社会和命运,充满遗憾和无助感。他们用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来选择反抗。对于这样的选择,我个人表示钦佩。我相信现实社会中,会有这样的人存在,一定会有。

但是我更想表达的是,从人类社会诞生至今,就从来没有过完美无缺的社会。充满遗憾,残缺,本就是人类社会固有的现象。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接纳社会的不完美,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机会和动力去改变它、完善它。让生活越来越美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