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鼻烟壶从何而来

古代鼻烟壶从何而来

为什么这些制假贩假的行为在古玩行业没有得到有效的制止呢?除了利益的驱动,使制假贩假延续不绝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消费者姑息纵容。过去的岁月里,行家们买货走了眼是羞于颜面,归咎于术业不精,不敢张扬,秘而不宣,自动放弃了追究赔偿的权利。当今社会,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在买卖过程中,只要经营者提供虚假不诚实的陈述、允诺,以欺瞒手段,造成了购买人的经济损失,购买了假货赝品,购买人就有索赔的权利,古玩行也没有例外。所以,对恶意欺骗行为就应该积极采取索赔行动。一方面是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净化市场行为出一份力量,让蓄意坑蒙欺骗不诚实者有所顾忌,无地容身。御府工坊提示,购买者在交易完成之后,要索取注明相关承诺内容的交易凭证。国营文物店等经营单位通常有古籍文物销售统一发票给顾客。私人间的交易如果销售人曾作出承诺,稳重起见就应该向其取得相应承诺的凭据或交易记录以备日后不测之需。

近些年公开进行古玩鉴定的风潮十分盛行,但是很多人并不懂得,在古玩市场上,无论是商家行家和藏家,在识别古玩的真伪,以及鉴定是釆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的。更无从了解业界的特殊性和隐秘性。就连一些专家都不懂得,有史以来对市场买卖流通的古玩是不宜公开鉴定的。既使鉴定也是在行业内暗中背靠背的鉴定。业内不公开鉴定是有规矩和道理的。自2000年前后,社会上涌现了大批的古玩收藏愛好者,这一群体求助鉴定的目地无非是想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到底能值多少銭,而一些假专家认为有机可乘,可以用鉴定从中获利。却不知道这种商业性鉴定不但害了收藏爱好者,终一定让公开鉴定的人,身败名劣,这种市场鉴定严重的扰乱了市场。

明代末年,鼻烟传入中国。在整个清代,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嗅服鼻烟之风盛行。由于嫌欧洲人用于盛放鼻烟的铜盒和玻璃瓶不够美观和实用,中国的能工巧匠制作出中国式鼻烟壶。

清晚期莲花白红套料鼻烟壶

鼻烟壶虽小,却集各种工艺之大成,是名符其实的袖珍艺术品。它造型多样,材质贵重,纹饰精美,而且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几乎每一件留传到今天的古代鼻烟壶,都是值得欣赏的艺术品和有美好寓意的吉祥物。

谈起我国的吉祥艺术,不得不提鼻烟壶。尽管它的历史不长,却浓缩了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尽管鼻烟是舶来品,但鼻烟壶经过中国能工巧匠的精心打造,很快便成为一个独立的、崭新的工艺术美术品种;尽管它很袖珍,但集多种工艺之大成,被广大收藏爱好者视为珍贵文玩。鼻烟壶所蕴含的吉祥文化,不仅在装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还表现在材质、造型等方面。

鼻烟是一种烟草制品,是将烟叶烘烤去茎,研磨成极细的粉末,发酵并加入薄荷、冰片、麝香等名贵药材配制而成。制成后还要密封入窖陈化,经数年甚至数十年方可使用。鼻烟用鼻嗅服,具有提神醒脑、松弛神经、明目避疫等功效。嗅服鼻烟***流行于欧洲,于明代末期传入中国。当时鼻烟进口量少,仅广东一带有人服用。康熙开放海禁后,西方传教士携带大量鼻烟和盛装鼻烟的玻璃瓶进入中国,受其影响,国内闻鼻烟渐成风尚。

清代书画家、篆刻家赵之谦在《勇诘闲话》一书中记载:“鼻烟来自大西洋意大里亚国。万历九年,利玛窦汛海入广东,旋至京师。献方物,始通中国。国人多服鼻烟,短衣数重,裹为小囊藏鼻烟。”另外,西方诸国为了实现与中国通商贸易的目的,纷纷向清皇宫进贡鼻烟和鼻烟瓶,先是葡萄牙,接着是英国、法国等国家。乾隆皇帝常以鼻烟赏赐王公大臣,王公大臣以得到赏赐为荣,如此上行下效,人人以嗅服鼻烟为时尚。

鼻烟在进入中国之初,一般是用金属盒或玻璃瓶盛装,重量从四两至一斤不等。中国人为了携带和嗅服方便,常把鼻烟放在盛药的小瓶中。到了清初,开始出现了以硬木、贵重金属、野牛角等制作的鼻烟壶。随着时间的推移,鼻烟壶的制作越来越精巧,越来越艺术化,由实用品发展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品和吉祥物。从以此后,“中国鼻烟壶”声名远播,连欧洲人也争取收藏,视为宝贝。

古代鼻烟壶从何而来

所谓当今的“盛世收藏”即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改善,财富积累不断丰厚,对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艺术收藏的行列。热别是近些年,伴随着各类收藏节目的热播,人们对古玩收藏几近狂热,有的附庸风雅,有的纯粹爱好,而更多的是在附庸风雅的同时能够狠捞一笔。关于艺术收藏的神话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今天听说哪里捡了了大漏,明天听说谁家的古董价值连城···因此也吸引着诸多票友纷纷走向“寻宝”之路。古玩利润虽高,但是,古玩潭水深千尺,如果不懂行规,盲目跟风收藏一气,终只能深陷其中,难以脱身,因此,要想涉猎古玩,必须熟知古玩收藏的行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