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写了句诗 纪晓岚一看哈哈大笑 靠机智辩解逃过一劫

在十多年前,曾有一部红遍全国的电视剧集《铁齿铜牙纪晓岚》,其中张铁林扮演的乾隆,王刚扮演的和珅,以及张国立扮演的纪晓岚,为我们塑造了三个深入人心的荧幕形象。乾隆、和珅、纪晓岚三人,也成为了大家心目中公认的“铁三角”。

在剧中,和珅和纪晓岚两人斗智斗勇,亦敌亦友,仿佛是年龄相若、旗鼓相当的对手。但在真实的历史中,两人的形象与电视剧是完全不一样的。

纪晓岚生于雍正二年(1724年),和珅则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按照当时的生育年龄,纪晓岚的年龄比和珅要大上一辈。

但从官职上来讲,纪晓岚顶天了也就做到礼部尚书,放在今天来看就是一个文化部门的部长级人物。而和珅却是一等公、大学士、领班军机、内务府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是个权倾天下的“宰相”级人物。和珅是后来居上,让纪晓岚这个老前辈是拍马都赶不上了。

从两人的升官速度来看,不难看出乾隆的厚此薄彼,对这两人的态度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很好地解释乾隆为什么对和珅这么好,甚至比亲儿子还亲。比如嘉庆登基之后,乾隆当太上皇,嘉庆在和珅面前还得夹着尾巴装怂。

不过乾隆就是对和珅再好,但他也认为和珅有一个缺点,就是文化水平不够高。比如和珅曾议论为嗣皇帝选师傅一事,乾隆就不客气地对他说:“师傅之职,陈善纳诲,体制宜尔,非彼所知也。”

意思是我们文化人的事情,你不懂的,不要瞎掺和了。正因为和珅文化水平不够,所以乾隆身边还得养一些文化人。

而且乾隆喜欢附庸风雅,号称一生写了4万首诗。皇帝日理万机,当然不可能花那么多时间来写诗,乾隆的诗歌大多数都是由词臣润色,甚至代笔。而纪晓岚,就是乾隆这堆御用笔杆子里面比较出色的一位。

古时候搞文化的人,互相之间都比较鄙视,也就是所谓的文人相轻。纪晓岚的文学水平,本来远在乾隆之上,若换了别人拿自己的诗文给纪晓岚看,恐怕要被吐槽个半死,但面对乾隆半文不白的文字,纪晓岚不仅不能皱眉头,还得拍手叫好。

长期以来,纪晓岚都凭借过人的代笔水平,在乾隆身边混得风生水起,偶尔把持不住嘲笑了乾隆,也能急中生智打圆场。

比如《春明梦录》中记载,有一次纪晓岚跟随乾隆南巡,路过白龙寺时,刚好遇上寺院鸣钟。乾隆诗兴大发,命令铺开宣纸,挥毫写下首句:“白龙寺里撞金钟。”

看到如此直白的诗句,纪晓岚忍不住在一旁哈哈大笑。乾隆大怒,对纪晓岚说:“朕诗虽不佳,汝亦岂能当面大笑!”

纪晓岚见要出事,连忙解释说:“臣非敢笑也。特因古人诗中有‘黄鹤楼中吹玉笛’一句,积年苦不能对。今观御制七字,恰是天然对偶,不觉喜而失笑耳!”

一转眼间,纪晓岚就把对乾隆的嘲笑,转变成了拍马和奉承,让乾隆非常满意,纪晓岚也因此躲过一劫。否则的话,以乾隆自大的性格,纪晓岚可能就要被重重责罚了。

乾隆表面上尊重读书人,似乎很多汉族士子都得到了重用,但其实却是“以倡优蓄之”。乾隆骨子里,还是看不起读书人的,所以后来才肆无忌惮地大兴文字狱,打压读书人。乾隆后期学风衰落,士大夫不敢言政,以致人才凋零,便是乾隆长期对文人进行打压的结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