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与左宗棠,谁在国际更知名?吃过这道菜的人就明白了

晚清时期,如果没有洪杨之乱的话,清朝还能延续几十年的国祚,曾国藩依旧是当时的文坛领袖,而左宗棠依旧当他的师爷,他们的生活便少了枪林弹雨,但是时势造英雄,历史最终选择了他们。

被八股文荼毒的书生,只会死记硬背,别无长处,被视为百无一用,曾国藩年轻时有过这样的经历,天资愚钝,为了背书反复朗诵,就连梁上君子都忍不住背下来了,这事被传为笑谈,而左宗棠天资聪慧,涉猎广泛,学习非常刻苦,考试总得第一,比曾国藩早两年考取秀才,但是中举后两人的仕途反生了逆转,曾国藩四年后考中进士,官运亨通,有“五部侍郎”的美称,而左宗棠会考连连失利,放弃了科举考试,做起了师爷的营生。

俗话说“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在曾国藩创建湘军的前两年里,不是在朝中当职,就是在家里守丧,而太平军以星火燎原的势头,蔓延了十四个省,甚至定都建国,朝廷眼见八旗兵和绿营靠不住了,迫切需要新的军队戡乱,于是曾国藩有了团练的机会,可是他没带过兵,但是他有的是办法,效仿前人依葫芦画瓢,一边按照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来练兵,一边采用王阳明的保甲法来实现军事保密,终于建成了湘军,造化弄人,凡是他亲自指挥的战斗,必遭重创,但是他总能屡败屡起,相比曾国藩,左宗棠的军事生涯就顺利的多了,解了长沙之围一战成名,后来担任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幕宾,实际军事方案都出自于他手,湖南不利形势得以扭转,可以说湘军能站稳阵脚,左宗棠功不可没。

左宗棠性格刚烈,曾国藩城府极深,两人性格不合,在1860年分道扬镳,左宗棠创建了楚军,仍然配合湘军作战,四年后楚军攻克杭州,湘军占领了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不久湘军就被曾国藩给解散了,原因是数量庞大,受朝廷忌惮,更严重的是军纪败坏,导致曾国藩名誉受损,背负着“曾剃头”的骂名。

湘军的解散,促成了淮军的壮大,由于他是李鸿章的恩师,清廷对他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让他升任直隶总督,另一方面打击他的名誉,“天津教案”中他屈辱地答应法国的要求,赔款道歉,遭到朝廷上下的骂名,这也是李鸿章命今后运的翻版。左宗这时虽然年事已高,但是仍然不辞辛苦镇压回民叛乱,接着耗费六年收复被阿古柏占领的新疆,捍卫疆土完整,根据当时形势,那句“国不可一日无左宗棠”再合适不过了。

左宗棠的故事在他死后并没有结束,后来有个会做湘菜的厨子创造性地将鸡做成一道美食,用来款待宾客,结果好吃到赞不绝口,当问到菜名的时候,他随口一说“左宗棠鸡”,在基辛格享用这道菜后,“第一菜”的名声传遍美国。

参考文献:《清稗类钞》、《曾国藩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