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的帝国之路,带你了解秦国是如何攻赵灭韩的!

攻赵灭韩,秦王政对赵国的战争一共历时九年,发动了五次,才取得了对赵国的胜利。而韩国是在攻伐赵国的过程中,顺手灭掉的。

秦国第一次对赵国的战争是发生在秦王政十一年,也就是赵国的赵悼襄王九年,公元前236年。这年赵国正在攻打燕国,秦国从南北两路发起了对赵国的进攻。南路由桓齮跟杨端和的带领下攻占了安阳和邺城。北路在王翦的带领下攻占了橑阳跟阏与。秦国的两路大军一共夺取了赵国的九座城池,获得了此战的初步胜利。这时候的秦国南路大军准备越过漳水,北路越过太行山,准备两路一起夹攻邯郸,一鼓作气的灭掉赵国。

赵国这时候的形势十分危急,赵悼襄王刚病死,赵王迁即位。为了对付秦军,赵国把对燕国作战的军队调了回来。靠着漳水的赵长城和太行山的天险和秦军对峙。这是时候的秦国发生的内政和外交问题,使得秦国停下战争的脚步;一个是吕不韦的后续处理,秦王政下令吕不韦全家迁徙到蜀地,清除吕不韦的余党。二是发关东四郡的兵帮助魏国讨伐楚国,魏国和秦国当时是处于结盟的关系,魏国想接着秦国的虎威去占据楚国的土地,而秦国国内也有人主张趁着魏国伐楚的机会,削弱楚国的力量。这样就延缓了秦国攻赵的脚步,使得秦国和赵国休战了一年之久。

第二次是在秦王政十三年,赵王迁二年,公元前234年。秦国调整战略,放弃了秦、魏联合伐楚的行动,转而再次攻赵。在秦军南路,桓齮率军在平阳与赵军主力大战,歼敌十万,取得重大的胜利。在取得胜利后,桓齮想要阻击李牧南下回救邯郸的军队。李牧的军队长期和匈奴作战,都是精锐的骑兵,和桓齮先是在肥下,后来在宜安连续交战,大破秦军。桓齮遭到大败,而秦军北线没有安排好接应的军队,导致赵国最终取得防御性的胜利,李牧经过此战被封为武安君。

第三次在秦王政十四年,赵王迁三年,公元前233年。秦军仍旧由桓齮带队,而李牧已经回到赵国北部代郡防御匈奴。秦军一路顺风顺水,占领了武城、平阳、宜安。但是不久之后,秦国内部发生争执,在攻赵还是攻韩的问题上发生分歧,这也导致第三次攻赵的战争被搁置下来。

第四次在秦王政十五年,赵王迁四年,公元前232年。秦军同样是兵分两路,南路集中在邺城,北路集中在太原,准备南北夹击邯郸。但是赵国依靠李牧,再一次击退了进攻的秦军的北路。秦军南路被阻拦在漳水的赵长城之南。北路被击退后,南路也随即撤了军。这时候秦国内部开始考虑灭韩的问题,以至于攻赵的脚步被缓了两年。

前四次秦国对赵国的战争,已经使得赵国元气大伤。虽然赵军在李牧的带领下连挫秦军,但是已经没办法改变大局了。这时候的秦王政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先放下赵国,开始着手灭韩。

灭韩,秦国对赵国不断的用兵,深深震慑着弱小的韩国。韩王安不断的向秦国割地称臣,在秦王政十七年,韩王安九年,公元前230年。秦王政趁着韩王安献地的机会发兵灭韩。韩国弱小,对秦国的态度长期是割地求和外加投降,根本没想到秦军会突然偷袭韩国。赵国在前四次对秦国的战争中消耗颇大,无力救援韩国,其他国家也无力或者无意援助韩国。秦军很顺利的进入韩都,俘虏了韩王安。韩国被灭之后,秦国便对赵国发动了最后一次进攻。

第五次对赵国的战争是发生在秦王政十八年,赵王迁七年,公元前229年。此时的赵国在地震、干旱和灾荒的影响下人心浮动,情势十分危急。秦军北路以王翦为主将,从井陉攻击邯郸之北;南路则以杨端和为主将,从邺城进攻邯郸之南。赵国则以李牧跟司马尚为将,依靠漳水、赵长城和太行山分别阻击秦军,和秦军对峙一年之久。后因为郭开被秦国收买,在郭开的谗言下,李牧跟司马尚一个被杀,一个被免官。在秦王政十九年,秦军展开进攻,赵军临阵换将惨遭失败。秦军攻克邯郸后,俘虏了赵王迁,赵国灭亡。

在赵国灭亡后,赵公子嘉带着赵氏宗族的数百人逃到代郡,自立为代王。至此,秦国历经九年,终于实现了灭亡赵国的目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