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蘧常的书法!

王蘧常《秦史稿》手稿

世人往往只知道作为书家王蘧常师从沈增植,其实作为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学者、诗人,王蘧常治学严谨,文史哲艺俱通,著述宏富。

想必,很多人都不知道康有为对王蘧常的知遇之恩,王蘧常更是差点就当了康有为的女婿。

王蘧常晚年读书

原来,王蘧常第一次见到康有为就是在沈增植上海的家中。当时,王蘧常只有19岁。他带了临写的《爨龙颜》碑文去请老师沈增植教正。正好以戊戌变法扬名于世的康有为也在座。康有为见这个年轻人气度不凡,便对沈增植说:“四兄,让我来代劳吧。”

王蘧常章草中堂

原来康有为引了宋代赵庚夫题曾几《茶山集》的诗句,将沈增植比作曾几,而把王蘧常比作陆游;而且诗中“咄咄逼人”四字又是卫夫人形容王羲之的话,这是又把王蘧常比作王羲之了。因此,沈增植怕王蘧常骄傲,便发话阻止了。

王蘧常致冯其庸信札(一、二)

王蘧常致冯其庸信札(三)

不仅如此,其实当时康有为和王蘧常有未成事实的翁婿关系,因为康有为器重王蘧常幼年颖慧,希望把幼女同恢许配给他,可是王蘧常以康家门第太高自己势位卑微为由,再三婉言拒绝了。而后得悉康有为的幼女在上海愚园路寓邸遭车祸亡故,王蘧常心中五味杂陈,波澜四起。

其实,王蘧常在拜师沈曾植之前,对沈曾植仰慕已久,奈何不敢贸然当面请教,只好托名“黄阿龙”,摘录了平时读书所遇疑难问题20余条写成一信,寄给沈曾植。

王蘧常书对联

随后,王蘧常再次托名“阿龙”,将绝句两首投寄给沈曾植,被沈曾植赞为“近玉溪(李商隐)”。

第二年,沈曾植回乡扫墓,无意中见到王蘧常习字,当着王蘧常的面沈曾植一言不发,只是邀王蘧常第二天去自己住处,予以示范。又专门把珍藏的《郑文公碑》墨拓八大轴送给了王蘧常。自此,二人建立了令人称颂的师徒之谊。

王蘧常信札一通

说到王蘧常的“乾坤之清气正气”,不得不说说他教书的事情:王蘧常曾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光华大学、复旦大学等。但是所有同事和学生都知道,“这个怪人”授课上课即来,下课即走,从不与人寒暄,独来独往。

在某高校教书三年,居然不识该校校长及教务主任。对比现在整天沉溺于各种圈子的书法家,这位宗师的套路实在“太业余了”!

王蘧常作品

有朋友欣赏他的章草,所以请他写扇,王蘧常写完,朋友细看后说:“脱了字了。”王蘧常一瞪眼说:“你要我替你写字呢,还是替你抄书?”

王蘧常勤于练字,但懒于给人写字。即使是一把扇子也要写一两年。有一老友,因此和他绝交,并愤然说道:“这一点面子,这一点交情,还够不上写几个字,算什么老朋友!”王蘧常曾有润格云:“疏懒成性,不胜文字之诛求,往往失欢朋好,常用疚心!”

草书立轴

也因此,熟悉他的人总结出能成功向王蘧常求字的规律:一天王蘧常要来开导师茶话会前,众人事先约定,待王蘧常来,就把他包围,不许走。王蘧常本出于无奈,只得答应写字,不想后来越写越来劲了,一共写了三十多副对联,包围他的人给他加油打气:“挥毫落纸如云烟”。

书信手札

草书立轴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伪将接收交通大学,王蘧常与五位同事毅然辞职离校,坚决不为日伪执教,时称“反伪六教授”。他蛰居孤岛,任私人教师,洁身自爱,自甘贫困,曾全家吃菜粥度除夕,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受到人们的钦敬。

这一时期,他写作了不少爱国诗文,或愤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径,或怀念在日寇铁蹄下的父老乡亲。在《哭故乡嘉兴沦陷》诗中悲愤吟道:“六州铸错事全非,又报家乡劫火飞。如鹊绕枝何处宿?似儿失乳向畴依?梦中灯火人无恙,泪底松楸望总违。二十四时肠百转,几回岁月几沾衣。”

四言对联

这样的诗篇不禁让人联想到陆游的“但悲不见九州同”中胸怀天下的悲天悯人,无怪乎康有为第一次见到王蘧常将其比作陆游。历史证明了康有为没有看错王蘧常。

《王蘧常自传》手稿

《王蘧常自传》手稿

王蘧常曾对自己的书法做过如下的评价:

当我学王右军书时,我老师沈寐叟说:右军的绝诣,是坚紧清迥四个字。这是我第二次听到写字的格言。绝诣是最高造就的意思,现在俗称绝招。坚是说坚强,当他小儿子王献之七八岁时写字,右军竟拔不下他的笔,这说明用笔的坚强了。紧字是说结构的不松散。清是说清澈,迥是说高远。我写字时,总牢牢记住坚紧两个字,但清迥两个字,至今还不能达到啊。

王蘧常在进行书法创作

综上可知,王蘧常无论在血脉和精神上,都继承了王羲之的精神和遗韵,他的家国情怀和学者的清气正气永远值得后世称颂和学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