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看懂三幅《清明上河图》

好消息好消息,萃花又要把《清明上河图》拎出来扒一扒了。《清明上河图》版本众多,世界各地博物里的加起来几乎能凑一副扑克牌,但真正出名的只有三卷:北宋张择端的原著,

明四家仇英卷,

and清乾隆时冷枚等5位宫廷画家合作的清院本。

虽然构图和情节基本一致,但张择端画的是开封,仇英和清院本画的是苏州。地理和时间上的巨大差异,决定了三版《清明上河图》诸多细节上的不同。

《清明上河图》有两座标志性建筑,虹桥和城门。我们先来看看三个版本的虹桥:

宋版

明版

清院本

看出有什么不同了吗?同样是跨度几十米、上面能够驾车、跑马、摆地摊的大桥,明清的是石拱桥,宋朝那座竟然是木质的!

用木材搭建一座完全不用桥墩的拱桥难度有多大呢?受力原理我们就不说了(好像我能说是的),反正西方直到16世纪才由达芬奇画出简易图纸,比中国晚了至少400年。

达芬奇拱桥模型

不过我们也没什么可骄傲的,因为宋朝发明的这种叠梁拱技术,随着宋朝的灭亡就失传了。

叠梁拱木桥底部细节

所以,明清版本里虹桥变成了石拱桥,木桥都长下面这样。

明版

清院本

PS:后来人们在浙江、福建一代的山区里找到一些叠梁拱木桥,推测可能是宋金之交南下避难的宋人带去的技术。

再来看城门,古代城门里第一家一般都是城防机构。果然,我们在明、清版本里都找到了士兵、武器,以及“盘诘奸细”“固守城池”“左进右出”的牌子。

明版

清院本

有意思的是,明朝城防所外的空地上还有弹药,说明城墙上可是装备了火炮的。靠墙放着的两件奇形怪状的武器叫“狼筅”,是抗倭一把手戚继光发明的,在竹竿上插满锋利的竹片,专门用来对付倭寇。

城防所里摆着狼筅,说明这里时有倭寇骚扰。倭寇水上战斗力最强,水路防守肯定不能松懈,所以水门外特意派了士兵把守,城门上还装了千金闸用来拦截敌船。

明版水门的守卫和千金闸

宋朝就不一样了,紧挨着城门的不是城防所,而是摆着一台大架子秤的税务局,商贩们正带着货物到这里报税。

宋版城门内是摆着架子称的税务局

偌大一座都城,城门里没有城防所,城门外也没有守城的官兵,北宋的灭亡是早有预兆了。

宋版城门外也没有守门的官兵

顺着城门往右看,又有一个明显的不同,明清版本在城门外都还有一道栅栏。

明版

清院本

再仔细一看,原来街头巷尾栅栏无处不在。

明版城内的栅栏

这些栅栏跟明清两朝的“宵禁”制度有关,所谓宵禁就是一到晚上所有人必须老实待在家里,谁要是上街瞎溜达都得抓起来打板子。栅栏的作用就是让人们更好地遵守宵禁制度,每天宵禁的时间一到,这些栅栏就会关闭、上锁,让你想出去浪都出不了胡同。

清院本靠近卷尾处的栅栏

但生活在宋朝的人们就幸福了,找遍宋版的《清明上河图》,你会发现一道栅栏都找不到,因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宵禁的朝代。

不过晚上点着灯活动的人多了,势必会产生另一个安全隐患——火灾,历史记载北宋经历了四十多次特大火灾,伤亡无数。因此,宋朝非常注重消防,在居民区内设置望火楼,以便及时发现和消灭火情。

宋版城外的望火楼,楼上没有官兵已经失去了消防作用

各色各样的船只是《清明上河图》里一大重点,对比三个版本你会发现明朝的船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无论大小,无论商用、官船还是龙舟,一定都插着旗子。

普通商船

船头有彩绘标志的官船

龙舟

明朝正处在大航海时代,葡萄牙、荷兰的商船开始挂着国旗在海上航行。明朝商人们一看,哎呦,不错哦,隔着老远就能看出是不是自己人了。于是也想给自己挂一面代表大明的“国旗”。

但当时又没有个全国总商会啥的来做统一,所以大家挂出来的“国旗”也就没什么标准,红的、蓝的、黄的,有图案的、没图案的都有。

PS:清朝也有插旗子的船,不过插的都是代表皇家的黄龙旗,船也都是官船。

宋版《清明上河图》里,“正店”门口挂着栀子灯,说明这里面提供“特殊服务”,门口一名揽客的妓女也证明了这一点。

宋版

明版里,一进城门城防所的对面就是一座青楼。

明版

但在清院本里,这个位置却变成了一家饭馆,而且纵观全卷也没找到一家青楼或者妓院,难道说,清朝的苏州府民风这么淳朴?

清院本里城防所对面的饭馆

真相是,清朝从康熙到乾隆都实行“禁妓”制度,虽然屡禁不止,但这幅《清明上河图》是乾隆登基1周年的纪念品,画家们为了脑袋着想,有也是不敢往上画的。

《清明上河图》里最为经典的一个画面,就是虹桥前一艘要过桥的船正在放倒桅杆。要说场面最凶险,那当然属宋版,但最吸引萃花注意力的必须还得是清院本。

宋版

请大家仔细看看清院本虹桥下面,是不是比其他两版多了几个举止奇怪的人。

清院本

这些人有扯着船头的纤绳的,有撑着长长的竹竿的,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还有4人每人手里拎1个“大球”。瞧这虎视眈眈的劲,难不成是来找船上人寻仇的?

别说,还真......不是,这些人属于一个新工种——护桥队:扯纤绳、撑竹竿是为了控制船的方向,防止船撞到桥上;至于那4个“大球”,则相当于安全气囊,万一船真撞桥上了,好歹能减少点冲击力。

用稻草扎成的“安全气囊”

讲了这么多不同,其实,三版《清明上河图》最大的不同在于,张择端重在揭露社会矛盾,而仇英和冷枚等人想要展现盛世繁华。

所以宋版里处处藏暗流,而明清本处处歌太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