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本《极简欧洲史》,了解欧洲人为什么理性、虔诚、爱打仗

今天说这本通俗易懂的《极简欧洲史》,讲的道理深入浅出,同时文笔也非常引人入胜,所以这本书的中文版,还把名字改成了“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先说欧洲文明,它是怎么来的。欧洲,或者说欧洲文明,公认的源头有三个,分别是古希腊-罗马、基督教、日耳曼。

我们打个比方来说,欧洲文明是一个水池子,而这三个源头就是三条注水的管子,分别往这个池子里注入不同的水,形成的混合溶液,就是欧洲文明。那么这三个源头分别注入了什么样的成分,它们之间又是怎么彼此影响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分别讲一下。

我们在很多书里都提到过,欧洲最早的文明发源于希腊,那希腊文明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呢?两个字:理性。古希腊人认为世间万物背后都有它的道理,并且这些道理都是可以探究,也必然是简单、符合逻辑甚至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述的。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他们开创了几何、数学、物理、医药、哲学等等众多学科的先河。不过古希腊人的学问,有靠谱的,比如几何学,但更多的是突发奇想,没经过验证,很多定理都是拍脑袋拍出来的,到了17世纪的科学革命时代,这些所谓定理,都被推翻得七七八八,但赫斯特认为,正是古希腊人崇尚科学和逻辑的精神,影响了之后历代的科学家。

古希腊后来被罗马征服,但罗马人非常崇拜希腊文化,他们吸收继承希腊文化,并且把希腊人提出的一些科学原理,发展到应用领域,比如古罗马的建筑,就用到了希腊的几何学原理。所以,赫斯特认为,希腊罗马从文明上是一脉相承的,他把这两者算在一块,称为欧洲文明的第一个源头。

希腊、罗马,从地理上说,都是在欧洲,但欧洲文明的第二个源头,就不是本土的,而是来自域外了,这就是希伯来文明,或者说,犹太教-基督教文明。这种文明的特点,也是两个字概括:虔诚。

犹太教是一个非常严格的一神教,在犹太人眼里,他们的上帝是唯一的神,并且是全能的、绝对正确的,无论他们生活中有什么倒霉、不幸的事,他们都认为,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恪守上帝的规定,所以遭到了惩罚。

这种宗教虔诚,带来的最主要的影响是什么呢?第一,它让信徒们普遍相信,存在一个高于一切的意志,能支配世间万物,并且,这个意志是道德化的,会根据人的行为,来裁决他的命运,这样,人就会对规则和道德,心存敬畏。第二,它强调内省,要求信徒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正是这种意识,赋予了欧洲文明自我反思的意识,和不断改进的动力。

基督教,是从犹太教里脱胎出来的,它把原来只限于犹太人的教义教规,上升到一个普世的高度,犹太教说,我们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上帝只爱我们;而基督教呢,他们说,上帝爱全世界的人,谁皈依我们的宗教,谁的灵魂就能得救赎。这么一比较,那当然是基督教的传播效果更好了,基督教,后来成为了欧洲最主流的信仰。

基督教的另一个特点是传播性,基督徒的宗教虔诚,催生出一种优越感和使命感:既然我们的信仰是最优越的,那我们就有义务,把它传播到更广泛的地方。所以我们看,欧洲人对外的商贸、探险、殖民,总是有传教活动伴随着,这也是基督教文明的影响,它不但让人们注重对自己内在的自省和约束,也促发了人对外部世界的探索。

欧洲文明的第三个源头:日耳曼蛮族传统。

日耳曼人是生活在欧洲中北部的一些民族的统称,今天德国、英格兰,还有北欧一些国家,都是日耳曼人的后裔。日耳曼人最大的特点,三个字概括:爱打仗。他们勇敢,崇尚武力,特别看重荣誉,他们的首领打仗的时候必须身先士卒,这样才能让部众们信服。罗马著名的历史学家塔西佗,写过一本介绍日耳曼人的书,叫做《日耳曼尼亚志》,书上说,日耳曼人觉得,通过抢掠来获得食物,这才是最光荣的,靠种地吃饭,那是最没出息的。

说到这里,欧洲的三个主要源头就梳理出来了:希腊-罗马、基督教、日耳曼。它们带来的影响是:理性、虔诚、爱打仗。

这是三种看起来完全不搭的世界观,有些还明显相悖,比如希腊人的科学精神和基督徒的宗教思想,再比如,基督教是主张和平的,而日耳曼人天生爱打仗,那么这三种文明源头的交汇是怎么实现的呢?作者总结了四个历史节点。

第一,基督教在罗马的传播,从一开始被迫害,到后来成为罗马的国教,终于把罗马人都变成了基督徒;第二,随着越来越多的罗马人皈依基督教,教会的组织成分也变了,基督教变成了罗马人的基督教;第三,基督教保存了希腊罗马世界的文化遗产,虽然他们断章取义,只把能纳入到基督教系统里的内容拿出来,但即便这样,他们毕竟还是保存了古人的智慧成就;第四,日耳曼蛮族灭亡罗马之后,因为他们的文化和社会组织水平都很低,没法有效治理国家,不得不借助基督教会组织的力量,就这样,日耳曼蛮族支持了基督教会,直到最后,他们自己也都变成了基督徒。所以,基督教的和平原则,和日耳曼的尚武精神,就综合了一下:打仗是不好的,但是,打不信仰基督教的人,是OK的。正是因为基督教解决了这个理论困境,所以后来我们才会看到十字军、还有欧洲殖民者,一边宣称“上帝的仁爱”,一边到处杀人放火。

就这样,希腊罗马、基督教、日耳曼,这三个原本差异很大的文化源头,找到了彼此的平衡点,它们叠加起来,共同构成了欧洲文明。

当然,这种平衡也不是永远一成不变的,特别是进入近现代以来,先是通过15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希腊理性精神的回归,这样,才有了后来科学领域的认知革命。16世纪又发生了宗教改革,以德国教士马丁路德为代表的改革派,质疑罗马教廷的官僚化,提倡各民族把《圣经》翻译成各自语言的版本,打破了教廷对《圣经》的垄断,让人可以摆脱教廷的控制,自主学习思考。理性主义的下一个高峰是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作者说,启蒙运动的最高成就是思想家狄德罗编写的《百科全书》,这本书不是按照之前习惯的那样,从上帝和宗教讲起,而是按照字母顺序,从A到Z来编写的,这意味着把所有的知识,不分等级,一视同仁,对宗教,也以理性的态度来看待。但是在启蒙运动的推动下,后来闹出了法国大革命,血流成河,所以欧洲人对启蒙运动也进行了反思,在18-19世纪,又出现了反对用理性去制定各种规则的浪漫主义运动,主张摆脱一切束缚,不要用理性去控制情绪,而应该尽情解放个性,追求自我,这种思潮主要发源地在德国,也被翻译成“狂飙突进”运动。

经过从文艺复兴到浪漫主义运动,四百多年的折腾,欧洲终于发展出了现在这种多元的复合型文化,但是从中还是能清楚地看见,三大文明源头的影响,包括注重科学和理性,宗教虔诚带来的自律和自省,还有尚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这篇就到这里,咱们下次讲战争。

感谢你能看完我的这篇文字,你就是我在找的有识之士,点下关注对你来说是件小事,庆祝我们的缘分始于今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