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扶不起来的君主,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谁也不愿意去辅佐他

袁绍在历史上一开始的戏份是背着"四世三公"的名门背景出身,先是成为大将军何进的心腹人员,得以参赞机密,其后擎义旗讨董卓,继而进据冀州,最后雄据河北,达到其事业的巅峰阶段。

然而深入细究,何进归根究底还是属于屠沽之辈,见识浅短,这从他最后的下场就看得出来,因此,即便是袁绍的才能得到何进的重用与赏赐,未必就能证明袁绍本身有什么计略过人之处---至少从袁绍建议调外兵逼除宦官,间接引发董卓横乱这件事,便能约略看出袁绍本人并非远虑之才。而在随后的反董联军时期,袁绍本身就不是一个好带头,无进取之心姑且不论,在联军众诸侯出现内哄时不但欠乏调解能力,反而还在打如何收编、吸纳各个诸侯力量的如意算盘,其心术之可议亦可见一斑。

虽然袁绍能夺冀州、败公孙,然而我对他的军事和政治才能还是不愿恭维。其一,虽然据有冀州,但连当地的武装农民叛变及黑山贼的零星寇扰竟招架得左支右绌,还一度丢失了首府邺城(正史有记载),最后平息黑山贼的,竟然还是当时逃出长安、暂投袁绍的吕布出力最多。

其二,袁绍占有兵多粮广的冀州之后,竟连区区一个公孙瓒都要劳师动众,在数次胜负起落之中花上数年的时间才能克敌制胜,这样的军事统御才干比起其他三国名将实在称不上高明。另外,在用人方面,尽管袁绍能效孟尝之事,然而我觉得那与孟尝君相比无异是东施效颦,这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看出来。一者,许多有识之士即使获得袁绍青睐,亦不愿投入其麾下,如郭嘉、荀彧、田畴等,就连张纮、贾诩、鲁肃、诸葛瑾等人也曾先后劝戒他们的主子孙策、张绣、孙权勿结袁绍为外援

其三,许多原本效忠袁氏的将相良材,还没到袁家基业山穷水尽就已经死的死、逃的逃、降的降了,真的是"兵革疲于外,谋臣诛于内"---袁绍在时尚且若此,袁绍亡后旧部分裂、树倒猢狲散的时期就更不用说了!这绝不能归咎于那些为人臣子的气度、忠节,而是作头的本身就不是一个好的领导、榜样。其四,许多原本效忠袁氏的将吏在转投新主之后方得以一展长才,例如张郃、高览、陈琳、辛毗、崔琰等等实在不胜枚举,这些人在袁氏阵营或郁郁不得志、或没没无闻、甚或付诸大牢。凡此皆可看出袁绍用人、识人之拙劣、浅短与不明智。

总的说来,袁绍算是三国史中一个可叹的人物,比起和他同台演出的一些诸侯豪强,袁绍拥有更丰厚的背景、资源、人才,可谓曾占有一时之天时、地利、人和,然而他最后竟落得连父兄遗业和割据河北的愿望都保不住,而且还是被曹操以弱克强,其箇中原因,说句有点激进的话---实在是因为袁绍比阿斗还扶不起啊!

本文由天贵历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