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牛人,用马尿淬火,制出1把神刀,一下斩断30层铁甲

南北朝之前,中国古代的钢刀大都用百炼钢工艺制成,经百炼钢工艺制作的刀剑性能优异,锋利无比,但也存在不少缺陷,其中,百炼钢工艺十分繁复,一把百炼钢刀剑的造价十分昂贵,且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据说,东汉时期,一把百炼钢刀剑的制作成本,可以购买当时七个人两年的口粮;三国时,曹操命人用百炼钢工艺制作宝刀5把,愣是用了三年的时间,令人咂舌。

百炼钢工艺虽好,但它过于繁复,用其制作刀剑,成本过大,且耗时耗力,跟不上战争的需求(即便是在制刀工艺高度发达的今天,一把百炼钢工艺制作的刀剑也要卖到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非常人能够消受的起)。正是因为百炼钢工艺的种种缺陷,人们谋求思变,开始尝试新的铸造工艺。

东汉末年,一种全新的炼钢工艺——“灌钢法”诞生。南北朝时期,一个名叫綦毋怀文的牛人将这种灌钢法发扬光大,并用其来制作刀剑。

綦毋怀文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冶金家。他生活在公元6世纪北朝的东魏、北齐间,具体生卒年代历史上缺乏记载。据现有的史籍记载,只知道綦毋怀文好“道术”,曾经作过北齐的信州(今河南省沈丘县一带)刺史。

回到灌钢法这个问题上。灌钢法通过将液态的生铁浇注在熟铁上,经几次熔炼,使生铁、熟铁内碳含量平衡,成为钢。由于将液态生铁作为渗碳剂,碳的流动速度大大提升,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

綦毋怀文用灌钢法炼制的钢做成刀的刃部,而用含碳量低的熟铁作刀背,这样制成的刀具刃口锋利而不易折断,刚柔兼备、经久耐用。(一般来说,刃口主要起刺杀作用,因而要求有比较高的硬度,这样才能保证刀的锋利,所以应该选择含碳量较高、硬度较大的钢来制造。而刀背主要起一种支撑作用,要求有比较好的韧性,使刀在受到比较大的冲击时不致折断,这样就要选择含碳量较低、韧性较大的熟铁。)

綦毋怀文用灌钢法炼制的钢配以熟铁做成刀条,再用牛马的尿液淬火......经过一系列步骤,制出来的宝刀十分锋利,称为“宿铁刀”。

后来,綦毋怀文在东魏与西魏交战之时,来到东魏实权掌控者高欢帐中,进献宝刀“宿铁刀”,他向高欢宣称此刀采用广陵城的土与昆仑山的铁利,用灌钢法精制,可斩三十层铠甲。

高欢不相信,便命令士兵搬来三十具铠甲叠在一起,只见綦毋怀文一声大喝,以刀力劈之,尽数劈开,帐中将士无不欢呼。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