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学胡同与顺天府学!

府学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西北部,东起东四北大街,西至交道口南大街,与文丞相胡同相通。府学胡同因明清时期的顺天府学而得名。先说什么是府学:府,指的是自唐朝以来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比省低一级、比县高一级,相当于现在的市;学,指学校。因此府学的基本含义就是古代府级官办学校。

由于封建社会的学子主要学习的是儒家经典,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丘、孔仲尼,人称孔子,被后世奉为圣人,凡文化学习者皆奉孔子为先师,需要祭拜。在过去,祭孔大典是和祭祀先神同等级别的“大祀”。明清时期,每一府、每一县的治所都有祭祀孔子的庙,称孔庙、或文庙。府学与县学的教育机构多数就设在孔庙里,因此府学既是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也是祭祀孔子的机构,是学庙合一的府级官办教育机构,有时也称庙学或学庙。

不过也有例外,中国大地上有那么多孔庙,唯独四家地位特殊,分别是曲阜孔庙、北京孔庙、曲阜孔府家庙和衢州孔府家庙,这四座孔庙是专门祭祀孔子的场所,而且是国家级别专门祭祀的机构。其他地区的孔庙性质都是学庙,重点在“学”,由各级政府教育部门直接管理学生的教育和对孔子的祭祀。北京孔庙旁边就是国子监,是国家级官办教育机构。所以顺天府学作为北京的官办学校,不同于其他府学,并没设置在北京孔庙之内。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您说顺天府学不是孔庙,这也不对。顺天府学的原址是一座报恩寺,供奉的也是孔子,而且后来顺天府学也采用了右庙左学的制度。在元末,各地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反抗元朝政府,其中以朱元璋的明军势力最大,就在明军攻破元大都(北京)之前,有个和尚用募化来的资金建了一座报恩寺,寺刚建好,还没来得及安置佛像,元帅徐达已经率领明军攻入大都。

和尚怕刚建好的寺院被明军占用,听说明军保护孔圣人的所在地,于是急中生智将一尊木制孔子像置于庙内。明军来到此地,见是供奉孔子的寺院,果然没有进驻。后来战乱过去、改朝换代,北京平定了,但孔子像已然迁入,也就不能改做他用。洪武初年,朱元璋定都于南京,改大都为北平,大都路(元朝管理北京的衙门,与元朝之前的州衙、以后的府衙同级)改为北平府,下设大兴、宛平二县,元朝国子监不再是国家官办学校,改为北平府学,报恩寺作为大兴县学。

后来明成祖朱棣登基,永乐年间北平升为北京,改顺天府,北平府学又改回国子监(升回国家级),大兴县学升为顺天府学。顺天府学所在的胡同,因此而得名府学胡同,明朝属教忠坊、清朝时属镶黄旗。据《顺天府志》记载,顺天府学的西部是学宫和孔庙,东部是文丞相祠,再东为文昌祠,东西两侧建有育贤坊,顾名思义就是培育贤才的学坊。

离顺天府学不远的国子监,当然是国家最高官办学校,能进国子监的不是一般人。而顺天府学作为首都最高官办教育机构,也培养了不少人才,对于学子们来说,能进顺天府学也是相当大的殊荣。明清两代,从顺天府学走出的学子,考中进士的就有近千人,其中最有名的恐怕要数李东阳了吧?

熟悉明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李东阳,他是明朝著名的内阁首辅大臣(相当于宰相),八岁以神童入顺天府学,十五岁中举,十七岁中二甲进士第一名,弘治到正德年间,任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等职,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李东阳就住在什刹海附近,因为他号西涯居士,因此后世文人将鼓楼以西、积水潭一带统称为西涯。作为茶灵诗派代表人物的李东阳,还曾做《西涯杂咏十二景》。

明清时期,府学胡同可以说就是高级学区,估计那会儿的“学区房”也挺贵,一般人买不起,所以住的都不是普通老百姓。据说府学对面的三十六号院就是崇祯皇帝田贵妃的娘家,段祺瑞任北洋政府总理时就住在胡同东口。如今这里也是东城区的一条重要街巷,多文物旧迹。顺天府学仪门三间,上悬府学匾额;

仪门内是明伦堂,堂后是供奉历代先贤的崇圣祠,祠西有棂星门,门后为大成殿,供奉孔夫子。此外还有奎星阁、敬一亭等许多殿堂。现存棂星门三间,四柱三楼木牌坊式。门后为椭圆形池塘,池上架石桥三座。

两旁为乡贤、名宦祠。北为大成门,中柱大门三间,灰瓦绿琉璃剪边歇山顶,三踩单昂斗拱,旋子彩画。进门正殿为大成殿,五间庑殿顶,灰瓦绿琉璃剪边,有花心,斗拱三踩单昂,旋子彩画。除大成殿为清初遗构外,乡贤、名宦祠为原状修复,其它建筑均为2000年在原址上复建。

光绪二十五年(1903年),府学东半部曾改为“顺天府高等小学堂”,这是历史上北京乃至全国成立较早的近代小学,后改名“京师公立第十八小学校”、“北平市市立府学胡同小学”、“北京市三区中心小学”,现为“府学胡同小学”。崇祯皇帝老丈人家宅旧址被北京市文物局占用,段祺瑞住所现为北京市武警某支队驻地。

注:插图及封面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