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动物多被用来划分等级,制定规则,教化民众

继续来说这本《古代中国的动物与灵异》

动物对古代中国权力思想的影响,还体现在仪式上,这就是下面我们要讲到的动物与体制的仪式感。

说到这个,我们很容易想到古装剧,特别是明清两代,官服胸前有一块“补子”,上面画着不同的动物图案或者纹饰,不同品级,补子也不同,比如在明代,文官的补子上是飞禽,由高到低是仙鹤、锦鸡、孔雀等等,武官则是狮、虎、豹、熊之类的猛兽,这就是“衣冠禽兽”这个词的由来。而清朝用的是蟒袍,品阶由低到高,蟒袍的纹饰也是逐级递增的,最高级别的,那当然是皇帝的龙袍。这些就是动物形象在政治中用于增强仪式感的最典型例子。

不过这个传统,可不是明清才有,而是古已有之。《左传》里说,东夷族的首领少昊,在统治时期就采取了凤鸟立制。用鸟的名称来命名官职,管历法的叫凤鸟氏,管春分和秋分的叫玄鸟氏,管马的叫雎鸠氏,等等不一。虽然这些不能被视为信史,但凤凰、玄鸟这些动物形象,后来确实进入了中国人的信仰系统。

动物在官场上的应用,还体现在日常的迎来送往上。前面说过的董仲舒写的《春秋繁露》,里边就提到过,卿和大夫向上司或同僚送礼,要用雁和羊,因为大雁领头高飞,如同领导;羔羊跪乳,象征品德优秀。民间送礼也有规矩,比如士送礼可以用鸡,庶民送礼要用鸭。这个规定的含义是:鸡不为威武所屈,士应该学习;鸭子走不远,正是庶民的榜样。这就是把动物习性,引申为某种道德和行为规范,并且推广到社会上。

至于祭祀、历法这些代表“与上天对话”的场景,更是离不开动物这个媒介。《礼记》记载,天子祭社稷要用一牛一羊一猪,合起来叫“太牢”;诸侯祭社稷用一羊一猪,合起来叫“少牢”。平时的祭祀,天子、诸侯用牛,卿和士大夫用羊,士人用猪。

这就是借助动物,提升了等级制度的稳定性,强化了不同阶层的人各自的社会定位。但动物不仅带给古代中国人世俗的这一面,还有精神层面的影响。这就是接下来要说的:从动物身上领略美感,推行教化。

我国古代有一种常用的修辞方法,叫做:比兴。就是“借物言事”,要表达一个观点、抒发一种感情,不直接说,而是先说一个有关联的事物,以此来作为切入点。

举个例子,《诗经》第一篇《关雎》大家都熟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你看诗的主旨是想说窈窕淑女,但不直接说,先说雎鸠鸟,这就是比兴。这种手法在中国文学中非常常见,而这背后的逻辑,就还是我们上面说的,中国古人,人为地为动物赋予了某些他们认为的品格或是象征意义。所以,在表达情感或是观点的时候,会把这些动物也写进去,用来增强效果。这也就是所谓“动物的社会学属性”,是人附加给它们的。我们再举个更通俗的例子,前面说到过,羊羔跪乳,小羊在吃母乳的时候前蹄跪地,古人认为这是为了答谢母羊的哺育之恩,是孝道的体现。而实际上呢,你看看羊的体型就知道,不跪着它吃不着啊。

所以,这种人为赋予的所谓品格,其实跟动物本身的习性都并不怎么搭边儿,但是古人不这么看,他们还是宁愿相信,这背后有他们所宣传的理念。由于历代的不断灌输,强化这种认知,所以这种观念在古代中国还是很深入人心的。就这样,一些动物行为,被赋予了人定义的社会意义,进而又被用来加强对社会民众的教化。

甚至这套教化思想发展到极致,人不但是师法于自然和动物,更反过来认为,可以用他们制定的这套道德和行为规范,来教化世间万物。

古人相当自信地认为,人只要有道德高度,有天地正气,就可以让猛兽乖乖听话。汉代文献记载了一个故事说,一个叫童恢的县令就曾经当面申斥两只吃人的猛虎,说“天生万物,以人唯贵”,你们怎么能吃人呢?然后他命令两只老虎低头认错,结果呢,老虎真就乖乖照办了。当然这个故事不但我们今天听了不信,东汉的唯物主义者王充就提出过质疑,他说“圣人不能使鸟兽为义理之行。”圣人再牛,也不可能让禽兽听你的——圣人毕竟不是驯兽师嘛。

除此之外,这种教化,还体现在与动物的相处之道上,这也是衡量国君行为是否适当的一个准则,比如:天子要定期狩猎,以此来彰显武力,但是又不能太过于沉迷,要是天天纵情狩猎,或是提笼架鸟,那就不太好了。从先秦时代起这就是一个合格国君的行为准则,比如齐国宰相晏子,就曾经严厉批评景公“耽于田猎”——太爱打猎了,把这当做一个十分严重的事劝阻。所以我们能够想见,后世的唐太宗玩个珍禽,见了魏征要赶紧藏起来。与动物嬉戏,在当时大概比在后宫嬉戏更不符合道德。

此外还有,按照礼的规定,禽兽“杀之非时”(就是在它还没成年,应该继续生长的时候把它宰杀了),这样的动物不得出售;怀胎的动物不能吃,即使是天子也不行,更不能用来祭祀,否则会招来祸端。有证据表明,在春秋战国时期,甚至为此出了专门的法规。

题外话:读书可以扩充我们知识边界,获得更多看问题的视角,但盲从是要不得的...

喜欢我的文章就果断关注转发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