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独秦国把孔子拒之千里之外,结果却一统六国,其中到底有何原因

在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所有学说的创建者都在周游列国,宣传、推广自己的学说,希望自己的学说成为世界的主流,于是造就了我们所看到那个文化盛世,我国古代文化最为繁荣的时代,只不过后来董仲舒弄出了天人感应,最后使得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此百家争鸣的场面一去不返,成为了绝唱。

然而我这段时间仔细研读了战国时期的儒家的推广路线,我发现孔子去过当时所有的诸侯国,唯独有一个国家从一开始就把孔子拒之千里之外,这个国家就是最后一统六国的秦国,这其中到底有着什么原因,是否是因为秦朝把孔子拒之门外,才使得亲够一统六国呢?既然说到了学术,那我们先从当时秦国的国情说起,看看秦国为何把孔子拒之门外。

实际上秦国能够一统六国是有原因,我们先来看一看当时七国的情况,我们能发现当时七国中唯有齐国可以与秦国面对面的干上一战,而其他的几国明显做不到。然而秦国在某些方面又要强于齐国,所以秦国最后能取得胜利是有原因的。那么秦国是什么要强于齐国呢?政策。

当时秦国的所选择的政策是法学的思想,韩非子所建立的法学思想。正是法学思想加上之前商鞅变法的遗产使得秦国在短时间内变得无比的强大,快速的超过了当时的其他几国。法学的思想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依法治国,对于法律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听起来有点像是现在的法学,不过它与现在的法学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在战国时期,法学有着一个致命的弱点,然而正是这个弱点成就了秦始皇,那就是法自出君,意思就是法是有君王说得算的,他说什么就是什么,所有人都要听从君王的话。这使得秦国上下能很好的贯穿当时秦始皇的想法、政策,使得秦国的军事实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下面我们再来说一说儒家的思想。儒家的思想是强调仁政,强调国家以百姓安居乐业为主,而这个思想在战国时期根本得不到发展,为何?因为战国时期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战场,儒家这种治国方法虽说可以使得国家变强,但是这个思想的周期太长,不能做到快速变强,可能在变强的路上就被人给灭了。所以对于当时的秦国君王来讲,他们要的是快速使得自己国家强大的思想,而是这种潜移默化的变强之路,所以当他听说孔子要来秦国宣传自己的思想时,秦国国君二话不说就拒绝了。

不过秦国之后也败在法学思想上,因为法学的思想太过苛刻,不人道,最后在秦始皇这座大山一道,被压迫在秦国思想下的百姓造反了,秦国灭亡。所以在古代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乱世用法,治世用仁,也就是乱世当用严苛的法律,治世是使用儒家思想,让百姓安居乐业。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