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烽火戏诸侯 为何说烽火戏诸侯是我国历史上耻辱的重要事件

说起长城上的烽火台,人人皆知,这是在打仗战争前期,古时候放烽火作为开战信号的一种建筑。但是在和平年间,烽火台其实是闲置着不派上用场的,不然的话,就会让军兵们混淆视听,不知如何是好,不知道到底是为开战做准备,还是尚未打响战争的第一炮。

但是,偏偏在公元前七百八十二年这一年,周宣王因久病不愈而驾崩,而这一年又是多事之秋,国家政局相当混乱不定,随即周幽王登上了王位,继承了王权。殊不知,这是一位扶不上墙的阿斗,不仅治国无方,而且自己昏庸残暴。不仅通过各种苛捐杂税百般欺负压榨平民布衣百姓,而且对于外来侵略的金兵却束手无策,毫无招架还手之力,只能各种委曲求全,缓兵之计,让这等残渣之辈登上王位的基业实在是对于国家政权的何其羞辱。

当玩世不恭,百般昏庸的周幽王登上基业之后,不仅不具备天时地利,而且也不得人心,全国上下人心涣散,一盘散沙。与此同时,各类天灾甚至是人为造成的祸患也是接踵而来,仿佛从上帝而来的诅咒临到了这个不被看好的朝代一样。社会上不仅动荡不安,而且各类谣言也是满城风雨,更是让食不果腹,捉襟见肘的老百姓们风雨飘摇,人心惶惶。

随着周幽王登上基业之后的次年,位于该朝代的核心要塞的关中平原一带出现了空前绝后的大规模的地震和山体滑坡,不仅平原一带遭灾落难,而且随着山体大面积的滑坡,地势呈现出了大面积的形态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奔流而下的洪涝灾害。因此,布衣百姓的生命安全危在旦夕,甚至连朝廷都是自身难保,全国上下一片呜呼哀哉,一片叫苦不迭。

谁知,地震刚平缓了不多时,洪涝稍稍减退之后,可怕的旱灾又接踵而来,如履平地。艳阳高照关中平原地区,不仅庄家大面积枯死,而且寸草都不生长,凡是遭灾落难之地,人人都对于朝廷满腹怨言,却又敢怒而不敢言。而这一切对于整个周王朝而言,也是相当于灭顶之灾,仿佛落井下石一般十万火急。面对一切的天灾人祸,周幽王虽然看在眼里却睁只眼闭只眼,只顾自己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放纵私欲,却毫不关心国家危难与百姓心声,将一切置之度外。他只顾和自己所宠爱的后宫妃子褒姒享尽奢华生活,对于褒姒,他是一应俱全的满足其各类要求,哪怕要摘星星月亮,他都如赴汤蹈火一般,满口答应,然后派手下军兵去硬着头皮交差完成,即便手下一万个不愿意,如果有一句顶撞之语,则立即脑袋搬家。

其手下有一位善于吹牛拍马的卿士,名为煳石父,这位宦官为了保全自己与全家人的性命,在乱世求得一片安稳,因此百般讨好周幽王和宠妃褒姒,而对于老百姓和国民心声不管不顾。因此国民对他是恨之入骨,义愤填膺。有一次,周幽王为了得到宠妃褒姒的莞尔一笑,博得她的芳心,因此让群臣商议,如何做才能够让冷面美女褒姒微微一笑,换来她的一副笑容。

而视国家大事为游戏的卿士宦官却想到了一个不顾集体安慰的馊主意:现在是太平年间,天下没有任何战事,也没有荒乱,从前为了防御金兵和匈奴的城墙上的烽火台早已闲置多年,不如就用这闲置多年的烽火台来逗乐褒姒娘娘,让前来救援的诸侯军兵们被戏弄调理一番,好像孩子们从前玩的狼来了游戏,有何不可呢?

后来,昏庸的周幽王居然信了这个可怕的宦官的戏弄之言,竟然真的出此下策为了博得宠妃一笑而通过在烽火台上燃起火焰而放了诸侯国军兵们的大鸽子。熟料,此举虽小,但却为西周埋下了无穷止境的后患,甚至为周幽王敲响了警钟。由于周幽王擅自自作主张,不顾诸侯国成员的信用而破坏了重要的宗法制度,不仅擅自废除了正方妻子与太子,通过非正常手段立褒姒为太后娘娘,而且对于举起反旗的太子格杀勿论,毫不姑息和手软,其冷血残忍的程度让人发指。

后来,不忍继续坐以待毙的申候在盛怒之下,集结了蒙古以南的大批游牧民族军队,大举杀向了朝廷,并对于西周展开了大规模的讨伐征战。而见势不妙的周幽王虽再次点燃了烽火台,却熟知大势已去,悔之晚矣。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