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刘邦至死都无法击败的对手,刘邦刚驾崩,他就向吕后求婚

创业不易,守业更难,大汉开国之君汉高祖刘邦,想必对此深有感触。刘邦年轻时一直得不到认可,在乡邻眼中几乎一无是处,既不喜欢埋头苦读,也不擅长干农活,就连父亲都骂他为无赖。或许天才注定孤独,处事方式常人无法理解,刘邦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坚信未来的某一天,自己定能成就一番大事。

秦始皇病逝于沙丘,野心膨胀的赵高,假传圣旨赐死公子扶苏,将昏庸无能的胡亥扶上皇位,不久后各地起义军揭竿而起,大秦江山摇摇欲坠。时任泗水亭长的刘邦,感到属于自己的机遇已经到来,与其屡屡无为,不如放手一搏,果断加入反秦大军阵营,踏上九死一生的创业生涯。

从当时局势来看,刘邦各方面均不占优势,兵马只有数千人,出身背景、可利用的资源以及号召力,跟项羽压根不在一个档次上,唯一拿得出手的优点就是善于用人。客观来说,灭秦之战中,刘邦的确有不少战功,但秦军主力基本由项羽消灭,刘邦充其量算起到辅助作用。

多年混迹江湖的经验,铸造了刘邦强大心理素质,养成了能屈能伸的性格,技不如人时主动俯首称臣,将关中之地拱手送给项羽,笑着接受汉王之封号。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刘邦离开咸阳的那一刻,在心底暗暗发誓,现在失去的一起,早晚有一天会夺回。

项羽尽管兵强将广,却未能一统天下,很快遭遇齐王等人的反对,不得不亲自带兵讨伐,战事再起,刘邦抓住难得的机会,以强有力姿态逐鹿中原,跟项羽一决雌雄。大战先后继续四年之久,期间刘邦并非一帆风顺,曾差点命丧彭城,这些都不重要,最终的结果是项羽兵败自刎,刘邦笑到最后。

回首往事,刘邦感慨万千,自己居然战胜昔日劲敌项羽,一切如同梦境一般。如此巨大的成功,难免让他过度自信,甚至觉得放眼于天下,再也没人能与他匹敌。却未曾想到,接下来竟遇到一位劲敌,而且是他至死都无法击败的对手,也成为他心中挥之不去噩梦,即匈奴的首领冒顿。

冒顿本为头曼单于的长子,少年时期被立为继承人,若不出意外,父亲死后王位必然属于他。怕什么来什么,当同父异母的弟弟出生后,冒顿逐渐失宠,太子之位岌岌可危,得知父亲想把他废掉,且准备送他到月氏当人质。心狠手辣的冒顿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在打猎的时候射杀头曼单于,随后自立为王。

为了王位的稳定,冒顿又处死不服从他的大臣,当然也没放过后母和积极威胁的弟弟。紧接着,正值壮年的冒顿开始对外开疆拓土,实力一天比一天强大,用实际行动证明自身才能,再也无人敢反对他。随着匈奴的扩张,对刚建立不久的汉朝威胁越来越大,刘邦岂能容他,集结近40万大军出征匈奴。

刘邦这么做有两个原因,一是想要一劳永逸,消除其威胁,确保大汉江山之稳定;二是自我价值的体现,秦始皇当年只是修筑长城,却不能铲除匈奴,刘邦想通过此战证明他比秦始皇厉害。自信不可怕,可怕的是自负,此次出征,韩信、英布等名将一个都没带,且属于客场作战、劳师远征,总兵力并不占多少优势,毕竟冒顿手握30多万匈奴骑兵,不容小觑。

也许刘邦认为,即使不能一举击溃匈奴,也不至于惨败,顶多势均力敌,更不可能有性命之忧。梦想很美好,现实却让他措手不及,由于判断失误,加之不熟悉地形,刘邦中计被围困在白登山长达数日之久,幸亏谋士陈平派人收买了冒顿爱妃,才化解此次危机,救刘邦于危难。返回长安后,刘邦心有余悸,打不过匈奴只能用和亲的方式暂时缓解威胁,可以大胆推测,冒顿对于刘邦来说,绝对是个噩梦。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驾崩,太后吕雉垂帘听政,冒顿遣使者来到长安,主要目的并非悼念刘邦,而是公然向吕后求婚。冒顿亲手给吕后写了封情书,大意内容为:“你现在一个人生活,想必也很无聊,而我的爱妃也刚死,不如咱俩凑合一下。”吕后看完信差点气吐血,但考虑到现实问题,不得不忍气吞声,回信表示自己容颜不再,会派年轻貌美的公主和亲,希望冒顿理解。由此可见,冒顿是多么狂妄,如果刘邦当时带上韩信,估计会让他哭的很有节奏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