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造宣统元宝介绍及其价值

今天,小编来和大家聊聊大清银元中的宣统元宝,宣统元宝在当时的推行牵扯甚广,从银元铸造权的收归到光绪元宝洋元延伸下来的“两”“元”之争,宣统元宝可谓举步维艰。接下来,小编会从历史方面带大家一探究竟。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设造币厂铸造银元。当时铸造的是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三分,后来又改成了七钱二分;并规定此类银元轻重大小及其配色,以便为此分类。由此分类出了五等:每元重七钱二分;次则三钱六分;再次则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三种。这五等即是后来通称的“一元”、“半元”(五角)、“二角”、“一角”及“五分”银币。起初仅在广东、福建、天津等处流通,后来盛行于上海,这是中国自铸近代银元的开始。也正因此引起了之后各省的货币混乱。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前后,各省群起设厂自铸,舆论对自铸银元特别支持,康有为等纷纷上书称颂广东、湖北铸币的成效,痛陈洋钱侵蚀之害,认为自铸可以消除银两解库入不敷出的问题,还可裕国利民。不待清廷下令推广,各省便很快就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也由于各省各自为政,管理混乱,银元原来的优点被削弱,形式、重量、成色各省不同,有的差距较大,导致各种银元的市价涨落不定。各省银元都标上了本省省名,因品质不一,互相抵制,流通不畅。各省滥铸,数量过剩。清廷企图把银元铸造权收归中央,独占铸币盈利。光绪二十五年下令除广东、湖北两局外,其余全部裁撤。但这个措施立即遭到地方势力反对。于是清廷又准许增加北洋、南洋和吉林三局。1905年又设铸造银钱总厂于天津,铸造金银铜三品货币。只留北洋、南洋、广东、湖北四局作为分厂。

“光绪元宝”洋元出现不久,清朝朝野上下发生了银元以“两”还是以“元”为单位的争论,币制未能统一。多数造币厂铸造七钱二分银元,少数造币厂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制定“银币分量成色章程”法定银元为库平壹两后,铸行了部分 “库平壹两” “光绪元宝”。

1908年年底,清政府先后两次把银元单位问题征求全国二十四个督抚的意见。赞成“两”单位的12人,“元”单位的9人,两、元并用的3人。度支部主张设立币制调查局来广泛收集各方意见。但后因慈禧、光绪病故,政局变动,“元”单位趁乱出了头。盛宣怀为载泽出谋:币制尚待调查,而民生日用所需,不可一日无交易之物,可暂时先照早已通用的银元(即龙洋)。他们还拟订统一币制办法,由中央银行统一币制。在办法中设计的纸币、金币、银币和镍铜币,完全采用西法。其中银元分五等,一元银币重七钱二分。接着发动上海总商会上书清廷,强烈反对铸一两重银币。在内外夹攻下,摄政王企图行新政收买人心,令度支部再议币制,载泽就全盘否定了两单位。

因此,在宣统年代,只有七钱二分的“宣统元宝”银元,而没有一两的“宣统元宝”银元。如此看来,宣统元宝在推行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皆因当时各省势力为中饱私囊而导致其发行举步维艰,以至于目前存世中的宣统元宝少之又少,在收藏品市场中成为大众的宠儿。多数人可能这一辈子都无法亲眼看到此类钱币,下图是小编因工作之因有幸见到一枚宣统元宝库平七钱二分。

此枚宣统元宝库平七钱二分,乃是云南省造。钱币珠圈中钤有宣统元宝,珠圈外上钤有云南省造,下钤有库平七钱二分,背面珠圈内钤有蟠龙图,上钤有英文云南省,下钤有英文七钱二分币值。蟠龙龙鳞有序,颗粒可见,龙纹细腻,龙眼凸起,炯炯有神,鼻梁俏上,威武霸气,彰显皇家威严。

据小编了解,古钱币在收藏市场一直是比较热门的收藏品,虽然在历史的推移下,许多古钱币早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流通功能,但是却多了考古价值、艺术价值、欣赏价值、收藏价值等各种新功能。经过一定时间的演变,钱币爱好者以及钱币收藏家们的数量也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正是这些人的喜爱、追捧或者炒作,古钱币收藏的火爆热浪总是一波接着一波向我们袭来。如:华辰2014春拍中,广东省造宣统元宝库平七钱二分币,以618.8万元成交,成为2014年钱币收藏者的热门话题,至今宣统元宝依然是收藏家千金难求之物。

宣统元宝之所以能成为古钱币中一大热点。除了银元材质珍贵,艺术价值高,同时,宣统元宝银币制作量比古钱和民国纸币少得多,加上清末、民国战乱连连等因素,宣统元宝银元存世量已稀少。

以上便是小编对宣统元宝的有限了解,如有建议的小伙伴,可在评论区留言,小编看到即会回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