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黜太子后,雍正才是真正了解康熙心意的人

康熙废黜太子,是整个康熙年间的大事,包括雍正在内的每一个皇子都必然被牵扯其中。当初,康熙匆忙立两岁的皇二子允礽为太子,乃是受当时的环境所迫,是为了平息由三藩之乱带来的人心不稳。

然而,允礽在当了几十年的太子后,也失去了应有的耐心,私下多次说:“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太子乎”,企图早日登基之心溢于言表,再加上以索额图为首的“太子党”急于让太子继位,这对康熙的皇权形成了严重的威胁,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

为了限制太子势力的发展,康熙采取了打击其党人的政策,于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下令处死私自在皇太子处行走的内廷人员,又于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以索额图“议论国事”为罪名将其囚禁致死。但这些丝毫没有使允礽警醒,他依然野心勃勃。

随着康熙对允礽的疑心加重,皇帝与太子之间的矛盾终于在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爆发了。这一年夏天,康熙同诸皇子去热河秋狝(即秋猎)。每晚太子都围着康熙的帐篷转,从缝隙偷看康熙的动静,这引起了康熙的警觉,害怕发生谋害于己的政变。于是,康熙皇帝一面命允禔好好保护自己,一面先发制人,在归途中召集诸王及副都统以上大臣,宣布皇太子罪状,将其废黜,并加监禁。同时诛杀索额图的儿子格尔芬、阿尔吉善等人。

虽然康熙以他绝高的威望和绝对的权威,以宣布废太子的方式轻易解除了经营多年的太子势力。但康熙想不通,允礽平日不错,为何会有那些作为呢?是不是中了妖法?可巧的是,大阿哥允禔用妖法咒太子之事败露,为康熙的猜想找到了证据。

废太子的当年十一月十四日,康熙召见满朝文武,准备让众人举荐太子人选。很明显,当时的康熙自觉年老体衰,想重新再立一个太子,他要求这些大臣客观公正地推举一个皇位的继承人,并指出大阿哥行事乖张,暴戾成性,不在考虑之内。同时,由于康熙明白马齐是允禩的亲信,还特别强调不让马齐不要参予推举太子这件事。也就是说,八阿哥允禩也不是合适的皇位继承者。

在此情况下,允禩及其党羽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利暗中串联,公然悖逆康熙的旨意。马齐退出时恰碰上大学士张玉书,于是他暗示张玉书,要众人推举皇八子允禩。此后,允禩的另外几个死党阿灵阿、揆叙等人又私相密议,并与诸大臣暗通消息,在手心里写“八”字互相传看。至此,所有的大臣就尽皆公推允禩为皇太子了。

此时的雍正,头脑非常清楚,他认为太子被废、三阿哥受到严厉的训斥、大阿哥被拘押。康熙会作何感想?肯定是在痛惜太子!所以,在这举国上下人心浮动的时刻,下令让百官推荐太子,其实,是想让大家继续拥戴允礽,让其复位,如此,自己就有台阶下了。

于是,就在众人纷纷保举允禩的情况下,雍正却反其道而行,上了一份请求复立原太子允礽的奏折。

后来的事实也正如雍正所分析的一样,自从康熙让百官推举太子人选后,京城里的官员,全都昏了头。原来依附阿哥党的、靠不上阿哥党的,都一致推举八爷当太子。这一下,可犯了康熙的忌讳。

康熙本来心想,太子就是再差,也是当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如今他为妖法所害,除了王掞等少数几个人同情外,京城的文武百官,几乎一边倒的全都拥戴八阿哥。而八阿哥一没战功,二没政绩,众人为何一致推举他?其中必有文章!

于是,康熙立马下了一道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圣旨:恢复二皇子胤礽的太子之位,革去皇八子胤禩郡王爵位,并拿至宗人府严加追查。

康熙废黜太子,本想解决已发展的的储君之权与皇权不相容的矛盾,没想到引发了朝局动荡,加剧了皇室内部的矛盾,更没有想到儿子们会为了争位全然不顾父子、兄弟之情。康熙想到齐桓公死后,五公子停尸争位的情景,不禁不寒而栗,病倒了。

皇上抱病临朝,再加上允礽的不争气和诸皇子的争夺储位,使康熙非常气愤,又觉得没有教育好儿子,在朝臣面前不好意思,各种情绪的煎熬,致使年迈的康熙生了重病,而且拒绝太医看病。

大臣们对龙体欠安,自然会问候,表示关切,但在此敏感情况下,谁也不敢真正过问皇帝的健康。皇子们又都忙着争位,根本顾不上关心康熙的病情。

只有雍正完全摸准了康熙的微妙心思,他展现出一副公正无私、看重手足之情的面目出现,劝得康熙就医。雍正的至孝和不争,与其它皇子形成了鲜明对比,给康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功赢得了康熙的好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