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的李自成带百万雄师攻入北京,那么他担心关外的清军吗?

崇祯十五年底,李自成率军南下,进入襄阳、荆州一带,并把襄阳改名为“襄京”。

在杀死罗汝才、度过农民军分裂的危机之后,李自成的力量已经无可匹敌。所以他开始大力整编部队,并梳理政权结构,委派地方官员,形成了自己的政权架构。

此时的李自成,已经有了打天下的雄心,关于下一步的进军方向,他需要有所规划。于是他在襄阳召集部下,共同商讨战略规划。

首先是确定战略目标,就是尽快推翻明朝政权,确立大顺政权在全国的领导地位。

纵观历史,知识水平越低,成功的可能性越小,即使成功了,也是短暂的辉煌,很快便归于失败,李自成、洪秀全无一不是如此。虽然也出现了刘邦朱元璋这样的文盲皇帝,但要搞清楚,他们成功的关键不是因为自己是文盲,而是因为有一套文物双全的“不文盲”班子,比如萧何、李善长,张良、刘伯温,韩信、徐达等等。

而李自成的部下,军师是一个举人牛金星,举人在一个县还是好人才,放到全国范围内就差远了。还有一个叫宋献策的,就是个十足的神汉,大将刘宗敏更善于拷饷,而且并不是非常听李自成指挥。

这样的团队,很难想象会有多大的作为,多远的战略眼光。所以在拿下北京后,他们仍然一如既往地采用拷饷的方式搜刮钱财,丝毫没想到自己已经是要坐天下的统治者了,不再是以前那样的流民了,要收拾京城的官心、民心,开始建立中央行政体系了。恰恰相反,还是做这种离心离德的事,怎么能成大事。

李自成之所以始终没把满清当回事,一是确实对满清情况不太了解,另一个就是天真的认为满清和大明的争端是前任的事,和我大顺没关系,我不蹚这滩浑水,满清也不会来挑衅。所以当初在李自成向北京进兵,满清派人接触李自成提出要跟他平分天下时,李自成始终不当回事,最终酿成大祸。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