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坚持打下去会怎样?割地的后果,我们的祖先早有论断

甲午战争从1894年7月开打,到1895年3月结束,一共打了十个月清政府就匆忙和谈。如果清朝与日本坚持打持久战,结果会怎样?下面分析一下。

战争进行到1895年春天,日本军队伤亡减员就已经达3万多人了,其中死亡和残疾达到1.7万人。要知道日本一共出动的侵略军队也就17万,而此时日本占领的地方是辽宁南部、山东威海卫和澎湖列岛,都是沿海地带,一个省会城市都没攻下,清朝的核心地区,平津政治中心和江浙财税中心都安然无恙。

如果清朝不议和,日军下一步进攻的就是北京。要想打到北京,只能从山东撤军,与在辽宁的日军合兵一处,要么南下打山海关要么坐船打大沽口。此时清政府从南方已经调集了军队,甚至很长时间没在战场露面的湘军也在刘坤一的带领下来到了东北。

但是日军是否有实力打北京都值得怀疑,因为在和谈之前,前线日军将领提出了攻打山海关然后继续打北京的计划,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否决了,理由是——没钱。

其实战争进行到第8个月时,日本国内的财力和物力已消耗殆尽,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也说:“国内海陆军备殆已空虚,而去年来继续长期战斗之我军队人员,军需固已告缺乏。”

所以,日本也想议和,但他还想威逼清朝割地赔款。

再看清朝这边。1895年二三月期间,山东清军收复了牟平、文登、荣成等地,辽东清军收复了宽甸、长甸、金厂等地。特别是湘军在牛庄之战中,以劣势兵力,重创日军,极大的鼓舞了士气。

而且日军的占领地并不稳固,经常遭到清军和当地团练的袭扰,这个时候已经有了持久战的雏形了。

如果战争继续打下去,势必是一场血战和消耗战。日军每前进一步都将付出血的代价。即使无法打败日军也会让日军感到疼,让中国变成侵略者的伤心之地。

打疼日本是很有必要的。日俄战争,俄国也失败了,但是却让日本人付出了惨重代价,十万日军死亡,双方停战后,日本也没敢让俄国赔款,割地更是不可能。而且直到几十年后日军对苏联都有心理阴影,再不敢轻言与之开战。

而清政府宁可赔款两亿两白银加上辽东和台湾,也不愿与日本血战,这点与明朝的骨气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战争中无法得到的,谈判桌上都得到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日本的实力和野心就是清政府喂大的,如果之前占领中国还有幻想的成分,那甲午之后,就变成了可能。

有人会说,日本得到了列强的贷款,耗下去清朝也会失败。但概念不一样,一个是丧权辱国,一个是虽败犹荣。可惜,满清只注重皇权,不注重国家与民族。

割地赔款的严重后果,宋代的文学家苏洵对此有深刻分析,他在《六国论》中写道:“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清政府不就这样吗,今日割了台湾给日本,他日就会割东北,然后就是华北……。起视四境,而日军又至矣。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后来证明,果然是这个道理,侵略者是永远不会满足的。而回击侵略者的最好方式,就是血战到底,而不是割地赔款。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