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月明中,美人自轻盈

团团月明中,美人自轻盈。

歌倾梦中曲,舞乱云上虹。

忽然踟躇立,星眸流盼生。

原非寻常物,怎乱一时情。

莫邀清暑殿,且旷世间风!

才子名士,往往喜好持折扇而侃谈江山社稷;闺中女子,则偏爱一柄团扇犹抱琵琶半遮面。团扇,自古就与美人脱不了干系,那种东方女子的含蓄之美,欲说还休的雅意和余韵,悉数藏在古朴俊逸的团扇之中。

团扇的出现却是在西汉时期,“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这首有名的《团扇歌》就是西汉成帝的妃嫔班婕妤所写。团扇又称绢宫扇、合欢扇、纨扇和罗扇,它出现于羽扇之后摺扇以前,是当时妃嫔仕女、文人雅士们十分宠爱的饰品。在西汉的初期,团扇的制作工艺就十分精细考究,且装饰华美,这可从有关史书“团扇:近世士民通用,素绢两面绷之,或泥金,或瓷青湖色,亦有月圆、腰圆、六角之形,皆倩名人书画其上,名曰‘团扇’。柄用梅烙、湘妃、棕竹居多,亦有洋漆、象牙之类。”中得到印证。

当时团扇的特点是以扇柄为中轴,竹木为架,左右对称似圆月,扇面配以素白色的绢、罗、纱、绫、缯等高档面料,因此用轻纱细绢做成的团扇也就有“蝉翼”这代名词。

在西汉时期,团扇制作工艺最精致最考究的是在齐楚一带,“齐纨楚竹”之说,就是指用山东绢和湖南竹制作扇面的团扇。就当时团扇的造型而言,以圆似明月的居多,但其它形状的也不少,如六角形、八角形、瓜楞形、蕉叶形、梧桐叶形等等,其中梅花形、海棠形、马蹄形是除圆形之外较常见的。到了隋唐时期,由于造纸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故纸面团扇也渐渐地流行起来。到了唐未宋初时期,因为当时的刺绣工艺已非常精妙,故一些花鸟、鱼虫、山水,人物、佛像的刺绣开始出现在了团扇的扇面上。

团扇自汉代定型以来,唐宋元明清历代沿用不衰。中国画人物故事、神话传说、花鸟虫草、庭院楼阁、才子佳人、民间风俗等题材,都进入到幅不盈尺的扇面之中。唐代团扇的实物,目前仅在新疆阿斯塔那的唐墓中出土过一把长木柄扇面上绘有花鸟图案的绢质团扇。其他唐代的团扇我们只能在一些遗留下来的古画和诗歌中窥探到一二,如盛唐时期张萱所画的《捣练图调》(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就绘有一女子手持短柄腰圆形团扇的画面,还有初唐时的画家周昉所描绘的宫中妃嫔宫女作挥扇侍立的《挥扇仕女图》(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画中的团扇就是一把长柄鸾凤团扇。而出现在周昉的另一幅《簪花仕女图》(现藏辽宁省博物馆)中团扇,却是一把绘有紫玉兰和仙鹤的长柄团扇。“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的诗句,就是唐代诗人王建对团扇已经成为当时年轻女子显示风雅时尚的一种肯定。

两宋时期,社会上书扇、画扇、卖扇、藏扇、玩扇的风气愈来愈盛,且出现了画商和字铺。据夏文彦的《图绘宝鉴》记载:“南宋赵彦,汴梁人,居临安,开字铺,画扇得名。”,可见当时的扇子已成为一种艺术商品开始广为流通,这可从北宋《清明上河图》中人物以百计,用扇却均为团扇;江苏武进县南宋墓出土的菱花形描金漆盒盖面绘有《柳荫拂暑图》,图中仕女均手执团扇的画面中得到印证。现今的故宫博物馆里收藏着不少宋代团扇书画作品,但大部分不署作者名款,这是宋代书画家的习俗,如《雪霁图》、《罂粟花图》等。也有一些著名书画家的作品,如马麟的《郊原曳杖图》、林椿的《梅作寒禽图》等。而团扇书法极为罕见,上海博物馆藏宋徽宗赵佶的草书团扇,堪称稀世珍品。同时在北宋时期,团扇也作为工艺品开始向海外输出,据北宋赵汝适《诸蕃志》记述,从当时泉州港出口商品中,就有书画团扇,据说日本人一直沿用至今的团扇就是从那时的中原传输过去的。

在后代诗词中,虽然团扇已几乎成为红颜薄命、佳人失势的象征,如“唐朝诗人王建“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的《调笑令》,唐刘禹锡“团扇复团扇,奉君清暑殿。秋风入庭树,从此难相见。上有乘鸾女,苍苍虫网遍。明年入怀袖,别是机中练。”的《团扇歌》,以及班婕妤的《团扇》诗就是明证,但也有把团扇喻为体现少女活泼天真的个性,或描述妇女娴雅文静仪态的诗词也有许多,如杜牧七绝《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牛星”的诗句,就是把少女既文静又活泼的二重性格,刻画得活灵活现,还有如《古诗》中“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羽林郎》中“广袖合欢襦”皆属此类。诗中所说的“合欢”,不仅突出了团扇的精致美观,以喻女子的外貌出众,同时也寄托了少女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清)孔尚任“小生带有宫扇一柄,就题赠香君,永为订盟之物吧。”的《桃花扇.眠香》,以及(晋)桃叶“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与郎却喧暑,相忆莫相忘。”的《答团扇歌》,更是表达古代女子向往爱情美满,渴望与爱人永结同心的美好愿望。

到了清朝,团扇文化和工艺又迎来了一个颠峰期。身穿一袭大摆宽袖的旗人服装,服装的面料以饱满的黑红丝绸锦缎相配,手上轻执一把轻盈玲珑的团扇,团扇以素白剔透的轻纱细绢织成,再搭配了佳人浓妆淡抹之下的粉面桃花和纤纤玉手上的一只翠镯,这绝对是清宫后院里最流行最时尚的搭配,这可以从现珍藏故官博物院的一些精美图画和精致团扇中窥探出一些端倪。其代表作是一把扇通长50cm,扇面上32.3cm,下宽29.1cm,以绿纱为底,绣纳整枝桃花和飞蝶,名唤《碧桃蝴蝶》纳纱绣团扇,以及慈禧大后用过的那把白色绢面,工笔彩绘,红木框柄,框架用古锦缎包边,扇面上方盖有"慈禧皇太后之宝"的方印,“瑶林瑞气”四字是“光绪戊申孟夏下浣御笔”,下盖“天贻万吉”长方印,名唤《松石灵芝图》的团扇。

团扇之所以能一直广泛流传至今,除了具有纳凉、装饰、道具、欣赏、娱乐等功能外,我想厚实的文化沉淀和悠久的历史背景,也许才是它长盛不衰的真实原由所在。在许多时候,团扇还有作为记载历史文物或事件的特殊功能,如梅兰芳藏有印度诗人泰戈尔亲书所赠的一把绢面团扇,那是泰翁于1924年看了梅兰芳演出的《洛神》后即兴题诗,扇上用毛笔写着孟加拉文和英文两种文字。那把团扇所记录的不仅是一段历史文化事件,同时也为中印两国的人民写下了一段友好交往的历史。

因为团扇一直以来都作为女孩子的一种随身装饰品而出现在文学和艺术舞台上,所以在许多剧目和文学作品中也时常出现团扇的纤影,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和春香,《红梅阁》中的李慧娘,《西厢记》中的红娘,身边手中都有俏丽多姿的团扇,或扑蝶舞扇,或做羞答答的忸怩状动作,通过团扇的在手中的变化,把女性的妩媚、娇柔演绎得惟妙惟肖。虽然当今社会已进入电器恒温的时代,但是团扇作为日用器物和艺术欣赏品仍然有它广泛的用途,特别是它的文化欣赏价值,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和珍视。尤其是张曼玉在《花样年华》中身穿一袭暗红的旗袍,手上轻摇一把精致的团扇,所演绎出的那副楚楚动人的模样,已迷倒了千上万的影迷们的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团扇一定会紧随着唐装旗袍的风潮,将又一次成为美丽女子的心爱之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