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的故事为什么发生在普救寺?

《西厢记》很多人读过,讲的是张生和崔莺莺冲破世俗的阻隔,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一场风花雪月的爱情大片被我们现代人一再歌颂,而这场大戏的发生地点却很有意思,普救寺,一个建于唐代的佛寺。佛门禁地怎么就成了风花雪月的所在呢?

我们先从故事的所在地永济普救寺说起

普救寺始建于唐朝,书中说这寺是“则天皇后的香火院,盖造非俗”。武则天信佛,这大家都知道,当时天下大兴土木,佛寺是遍地开花。

普救寺为崔莺莺的父亲崔相国所建,可以算是“舍宅为寺”的例子。“舍宅为寺”说的是高官、王府有钱人家的住宅造的相当豪华,后把自己的家宅送给佛寺。

“舍宅为寺”的做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风行,到了唐朝,这样的例子也不少。大家熟知的王维、白居易都曾将自己的宅第奉为佛寺,中国最早的寺院,洛阳白马寺也是由接待宾客的官署鸿胪寺改建而成。

将自己的宅子作为佛寺,说起来这个行为还蛮高尚的,可是为什么这么做呢?

一个原因是当时佛教在国内的传播有了显著进展,群众基础很是牢固。

还有一个可能大家想不到的原因,唐朝武则天时期将佛教立为国教,对此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和优待政策,因此,不少官僚商贾将庄园寄托于寺内,这么做的好处呢就是可以逃避国税!

再回到普救寺。既然寺院为崔家所建,所以也才有了崔莺莺一家暂住寺中这么一出。否则偌大个寺院又怎能容得下这么个国色天香的大美女,张生崔莺莺又如何在这寺院里谱写一段千古情缘?

普救寺之《西厢记》故事

唐贞元年间,前朝崔相国病逝,夫人郑氏带女儿莺莺、侍女红娘和小童欢郎一行30余人,护相国灵柩回河北博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在河中府普救寺暂住。此时,河南洛阳书生张珙(字君 瑞)赴长安赶考,路过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马将军,顺便游览普救寺时与莺莺相遇,产生了爱慕之情。张生为了追求莺莺,遂不往京师,在寺中借厢住下。

张生的住所西轩与莺莺所住的西厢邻近。一天晚上,莺莺同红娘在园中烧香祷告,张生隔墙高声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立即和诗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经过诗歌唱和,彼此更增添了好感。

在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张生、莺莺再次相遇,两人默默地相爱了。就在这时,守桥叛将孙飞虎带兵围住寺院,要抢莺莺为妻,崔夫人四处求救无援,因而许愿:“谁有退兵计策,就把莺莺嫁给谁。”张生挺身而出,写信给白马将军杜确。杜确救兵赶到,孙飞虎兵败被擒。

不料崔夫人言而无信,不肯把女儿嫁给张生,只许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因此致病。红红娘为张生出谋,让他月下弹琴,莺莺听后十分感动,便叫红娘前去安慰。张生叫红娘给莺莺带去一信,莺莺回信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约张生相会。当晚,张生赴约,由于红娘在场,莺莺只好假装生气,训斥张生不礼貌,张生从此一病不起。

红娘前来探望张生,暗示当夜莺莺一定前来相会,张生病即痊愈。深夜,莺莺来到张生书斋,与张生订了终身。此事被崔夫人觉察,她怒气冲天,拷问红娘,红娘拒理相争,巧妙地说服了崔夫人。崔夫人虽答应将莺莺许配给张生,但又逼迫张生立即上京考试,如考不中,仍不把女儿嫁给他。

张生与莺莺惜别,上京应试,中了头名状元。然而崔夫人侄儿郑恒造摇说,张生已做了卫尚书女婿,逼崔夫人把莺莺嫁给他。就在这时,张生回到普救寺,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揭穿了郑恒的阴谋,与莺莺喜结连理,有情人终成眷属。

责任编辑:闫文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