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古代书画

█ 施泳峰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开栏的话

近代以来,列强从中国掠走了数目难以统计的文物,现主要收藏于欧洲、北美、日本的各大博物馆、美术馆中。据不完全统计,流散到世界各国的中国文物总数多达200万件以上,其中不乏国宝级文物。从本期开始,本版开辟“流失在国外博物馆的中国国宝”专栏,对相关内容进行连载,解说文物外流历史,介绍海外馆藏中国文物。敬请关注。

大英博物馆,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市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罗素广场,成立于1753年,在1759年正式对公众开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许多文物珍品和许多伟大科学家的手稿,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是全世界所罕见。大英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99%的藏品未能公开展出。以下就为大家介绍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我国古代书画精品。

《女史箴图》。长348.2厘米,宽24.8厘米,是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设色绘画。原作已经佚失,现存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仅剩9段。顾恺之(348年—409年),字长康,晋陵县(今江苏无锡)人,东晋时期杰出的画家,博学多才,作品意在传神,奠定了我国传统绘画的基础。《女史箴图》是顾恺之为宰相张华的《女史箴》所画的一卷插图性画卷,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不同身份的宫廷妇女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魏晋时期妇女的生活情景。作品虽然蕴涵了妇女应当遵守的道德信条,带有一定的说教性质,但是对于上层妇女的梳妆装扮等日常生活的描绘,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贵族妇女的娇柔、矜持,无论身姿、仪态、服饰都合乎她们的身份和个性。顾恺之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笔法如春蚕吐丝,形神兼备,以游丝线描的笔法,使得画面典雅宁静又不失明丽活泼,线条循环婉转,均匀优美,设色典雅,不追求华丽藻饰。人物衣带飘洒,形象生动,下摆宽大的衣裙修长飘逸,再配以形态各异、颜色艳丽的飘带,显现出飘飘欲仙、雍容华贵的气派,达到“神气完足”的意境,充分显示出东晋时期人物画的审美情趣。《女史箴图》共描绘了19位女性,人物的姿态各不相同,顾恺之严格按照人体正常比例来刻画女性的容貌,描绘细致入微,通过不同的体态特征来表现出人物各自的神态,画卷中的人物仪态宛然,细节描绘精微,神情生动传神,笔法细劲连绵,设色典丽秀润,不追求华丽藻饰,“以浓色微加点缀”,衬托出女性的娇媚,充分展现出当时的审美情趣。这幅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代摹本,是在神韵上最接近顾恺之的原画,因而被后世奉为经典,曾被许多文人墨客收藏,是乾隆皇帝的心爱之物,一直珍藏于清宫内府,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此画被英国侵略军掠夺到英国,以25英镑的价格卖给了大英博物馆,由于大英博物馆保管不善,此画有部分损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政府为感谢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解救被日军包围的英军,曾有意将此画归还以表感谢,但是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却选择了一艘潜水艇作为谢礼,此画从此留在了英国。这幅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代摹本,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绢本设色绘画,在我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另一幅宋代摹本,但与这幅唐代摹本不可同日而语。

《洛神赋图》。长572.8厘米,宽27.1厘米,是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设色绘画。原作已经佚失,现存宋代摹本。在我国的古代绘画中《洛神赋图》被认为是第一幅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画作,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出空间美。画卷从右端开始,第一段描绘了黄昏,曹植率领众随从由京城返回封地,经过洛水之滨时停驻休息;第二段描绘了人神殊途,不得不含恨别离时的情景,这是故事情节的高潮;第三段表现洛神离去后,曹植对她的深切追忆与思念,曹植的无限怅惘之情生动地呈现在画卷上,使观者被洛神与曹植间的真挚感情所感染。《洛神赋图》是顾恺之在某一天偶然读到友人送来的曹植《洛神赋》有感而作,曹植的原文借对梦幻之境中人神恋爱的追求,抒发了爱情失意的自我感伤。顾恺之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才能对曹植《洛神赋》进行再创造,传达出无限惆怅的情意和哀伤的情调。《洛神赋图》将曹植《洛神赋》的主题思想表达得完整而和谐,巧妙地运用各种艺术技巧将辞赋中曹植与洛神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达得纯洁感人,浪漫悲哀,画面奇幻而绚丽,情节真切而感人,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充满了飘逸浪漫、诗意浓郁的气氛。顾恺之充分发挥了艺术想象力,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形象表现为画面上具体的形象,随着画卷的展开,观者在画家的引导下,情绪不由自主地随着人物的心情或惊喜或悲痛,曹植与洛神饱含感情的对望是二者心灵深处的交流和情感表达,人物无言的眼神之中流露出两者一往情深的真切爱情和相恋而不能相守的无奈悲痛,加剧了浪漫悲凄的气氛。目前传世的《洛神赋图》的摹本共有7本,分别收藏于海内外的博物馆,其中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和辽宁省博物馆均有收藏。大英博物馆收藏的这幅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宋代摹本,文字近似于宋高宗赵构的笔法,可能是由南宋的宫廷画师临摹制作而成,风格比较接近于原貌。在清代被收录于内府,一直珍藏于紫禁城的建福宫,慈禧太后主政时移入颐和园。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保存于颐和园内的珍宝遭到了侵略者的劫掠,此画被抢到英国,后来被大英博物馆收藏。这幅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宋代摹本,画面想象丰富,人物生动传神,情感炽热纯洁,构图虚实疏密相间,使人感受到飘逸浪漫、诗意盎然的意境美,达到诗歌与绘画的相互交融统一,是我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是千百年来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和最为世人所称颂的名画。 (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