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中国史之南北朝,这次换个角度,看看南北朝时宗教的兴起

继续来说《哈佛中国史:南北朝》。前面几天咱们说了很多战乱的话题,这次我们切换一个视角,看一下南北朝这个时期的另一大特色:主要宗教的兴起。

主要宗教,指的就是外来的佛教,还有中国本土原创的道教。佛教虽然源头在印度,但以当时的交通条件,中国和印度很难有直接的接触,所以这本书推断,佛教是由中亚或者东南亚的商人,带到中国来的。顺便说,这两条路径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道教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道家学派。中国人接触道家思想,比接触佛家思想早得多,但是道家在这么长时间里,一直没有实现组织化,没有发展出“道观—专职的道士—明确的教义教规”这样一套成熟宗教必须有的体系,而这些东西出现,大致是在佛教在中国盛行的同时,所以书中认为,道教的组织化是受了佛教模式的影响。道教最早是群体运动的一种媒介,像黄巾起义的指导思想“太平道”、东晋时代在江南发起大起义的“天师道”,但最后道教从大众发展到精英圈子。佛教正相反,作为外来文化,最早接触和掌握的当然是社会精英,但后来佛教变成一种大众化的信仰。

关于佛教和道教,这里主要关注的是,这两种宗教带给中国人什么影响。

书中是这么概括的,佛教的影响主要有3方面:第一,让中国人对死后世界的想象力变得丰富了,关于人死后进入不同世界,受到不同境遇的这套理论,也就是所谓六道轮回,变得深入人心。

第二,佛教让灵魂世界道德化了,也就是说中国人开始接受佛教的因果报应理论。以前中国人没这方面的观念,认为一个人在所谓“死后世界”的境况,跟在现实世界一样,活着是上层社会,到了阴间还是上层社会,两头的待遇是相对应的,也就是说,人死后的地位取决于他在现世的这套礼法系统当中的地位。但佛教思想告诉你,不是这样,决定性的因素是你在现世的道德作风,穷人作风高尚,死后也能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好;富人,生前净干坏事,死后那就等着下地狱吧。你看这个观念的影响够不够深远呢?我们今天还常说,善有善报、好人一生平安,虽然我们都知道这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从情感上,还是都乐意相信这是真的,这就是佛教带给中国人的影响。

第三,佛教在丧葬仪式上必不可少,从汉朝的墓葬来看,当时人对死人总体的印象是害怕,怕他们变成鬼,再回来捣乱,即便对自己本家的祖先也是这个态度。但佛教流行之后,随着“地狱”的概念被接受,人开始关心自己祖先的遭遇,通过超度之类的佛教仪式,希望拯救祖先的灵魂早日脱离地狱,往生极乐,所以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仪式问题,而是彻底改变了中国人对终极归宿的态度。

那么道教呢,最主要的影响是体现在个人的修身养性方面。南北朝时期是道教的“修炼”“飞升”这套理论和实践形成的重要时期,最有影响的道家典籍之一,西晋著名道士葛洪的《抱朴子》,就是最突出的代表。不过虽然道教宣称人能通过修炼变成神仙,但毕竟谁也没见过,所以虽然这个时期很多政权都对这个学说感兴趣,但实践下来,必然都是失望。所以,道教到了6世纪的时候,就更多地回归哲学领域了。另外佛教和道教共同的影响,就是人群可以以信仰来划分了,打破了原来的籍贯、家族、社会地位这些界限。

题外话:读书可以扩充我们知识边界,获得更多看问题的视角,但盲从是要不得的...

喜欢我的文章就果断关注转发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