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故宫捐了无数国宝的张伯驹,晚年独创“鸟羽体”有多少人知道

一提到张伯驹的名字

要么你不认识

如果认识了就会终身难忘

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传奇

张伯驹是民国有名的富二代

与溥侗、袁克文、张学良

并称“民国四公子”

为娶一见钟情的上海名媛潘素

与家中两房太太离婚

不惜变卖房产

耗尽万贯家财收藏

险遭流失海外的珍贵书画文物

包括被誉为“中华第一帖”的

晋代陆机的《平复帖》

还有唐代展子虔《游春图》

唐代大诗人杜牧《张好好诗》

宋代范仲淹《道服赞》

宋徽宗题李白《上阳台帖》

宋代杨婕妤《百花图》

……

每一件都是举世无双的国宝

陆机《平复帖》

都是在他散尽家财拼死保护下

才得以保存下来的

后来他都毫无保留地

捐献给了国家

并谢绝了政府给的奖励金

他捐献所有藏品只有一个心愿

“予所收藏,不必终予身,

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

“半个故宫的藏品都是他捐的”

绝不是夸张之词

张伯驹在收藏、鉴赏、书画、诗词

以及京剧艺术等方面均有不凡的成就

特别是在书法上

晚年的张伯驹自创独具特色的书体

被林海粟称为“鸟羽体”

但知之者甚少

射虎斩蛟三害尽,房谋杜断两心同

莺歌燕语皆朋友,石铄金坚到子孙

这两副行草书七言对联

是张伯驹82岁高龄时书写的

书法字迹清古,袅娜多姿、

飘逸洒脱、自成一家

这类书法是其晚年风格的主要表现

也是先生书法日臻精妙的重要阶段

刘海粟曾这样评价张伯驹这类书法:

“运笔如春蚕吐丝,笔笔中锋,夺人视线,

温婉持重,飘逸酣畅,兼而有之,

无浮躁藻饰之气。目前书坛无人继之。”

学者刘叶秋则说张伯驹的书法:

“书兼行草,圆劲挺秀,卓然大家风范。”

而对于自己的书法学习历程

张伯驹在评论《宋蔡忠惠君谟白书诗册》时说:

“余习书,四十岁前学右军十七帖,

四十岁后学钟太傅楷书,殊呆滞乏韵。

观此册始知忠惠为师右军而化之,

余乃师古而不化者也。

遂日摩挲玩味,盖取其貌必先取其神,

不求其似而便有似处;

取其貌不取其神,求其似而终不能似。

余近日书法稍有进益,乃得力于忠惠此册。

假使两百年后有鉴定家视余五十岁以前之书,

必谓为劣迹矣。”

先生习书主要得益于蔡襄

加上家中收藏不少名家真迹

潜移默化中也影响了他的书法艺术

张伯驹的书法线条笔画

有一种飘逸的动感

如羽飞燕舞,清妍秀美

但也有人评价说

只觉得其线条曲曲弯弯

真如古人所谓“春蚓秋蛇”一般

张伯驹书法艺术的独特成就

源自先生的人品、学识、修养

表现更多的是一种深厚古典学识

与浅淡出尘的士人风神

这便如同他在收藏上的慧眼识珠一般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