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抹黑李自成?“迎闯王,不纳粮”是编造的?

李自成这个因为一个皇帝没当成,身后的事成了两个“派别”,一派是以他家乡人为代表,极力美化他;另一派即是和《明史》一样的观点,认为他是个“贼”,他的部队是“贼兵”,称贼“迎闯王,不纳粮”是编造出来的,贼兵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李自成在他的家乡有多么好,而《明史》又是如何“黑”他的,一一道来的同时,我想得最多的却是当年那个明廷官员有意放走李自成的神奇“包围圈”。

李自成在米脂的行宫

听传说要看起由,读历史要长脑子。李自成在他家乡的那些传说核心的东西就是一个“龙”字,关于这个大约有这么些说法:1.李自成本来有做18年皇帝的命,但他把这事儿总说给别人听,结果把天机给泄露了,皇帝没的做了;2.李自成没起事前是个驿卒,但命里是条龙,有次在送件途中困了,就在一庙门前睡着了,庙里老和尚出门看见,怕着凉,就给盖了一条草帘。谁知这一盖把一条真龙盖成了草龙,所以没有坐成天下。等等吧。因为这条龙的存在,直今米脂人还说他们那里有“龙脉”,甚至有人还考察了李自成家当年的祖坟,认为风水不错,李家祖坟当年被米脂县令边大绶刨开出现的那条“龙”可能真的存在,是边大绶他们把李家祖坟上的“龙脉”给斩断了。

通过这些传说,我们能看到了家乡人民对于李自成这样一位难得英雄的惋惜,进而也形成了为在《明史》里将李自成“抹白”的民间力量,和“抹黑”邦对立了起来。那么,《明史》中有多少地方是“抹黑”李自成的、不可信的呢?这就需要我们的脑子了。

首先说态度和立场问题,不管是明末中国赶上了历史上的“小冰河期”(是相对而言较冷的时期,会导致了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使全球粮食大幅度减产,由此引发社会剧烈动荡,人口锐减)什么的,但从崇祯元年(1628年)起,中国北方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人们“蓬草吃完,剥树皮吃,树皮吃完,只能吃观音土,最后腹胀而死”,“全陕旱蝗,耀州、澄城县一带,百姓死亡过半”这是事实。作为官方的修史者,应该清清楚老百姓吃不饱肚子要干什么、将意味着什么,但却一口一个“贼”,口口称李自成军为“贼兵”、“贼人”,将明军的镇压称为“剿贼”这是不对的,只让州官放火、不让百姓点灯,什么意思?这是《明史》最恶心人的地方。因为这种立场与态度,直接导致添油加醋的、经不起推理的不实记述。

陕北高原的村庄

《明史·李自成传》中说,崇禎十四年正月二十日(1641年1月),李自成军攻克洛陽,殺萬曆皇帝的儿子福王朱常洵,從後園弄出幾頭鹿,與福王的肉一起共煮,名為“福祿宴”。这个事儿是有可能的,因为农民军嘛有时处事是有些极端的,但话说回来,这个福王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我们看到在与将士们享宴完毕后,李自成“发藩邸及巨室米数万石、金钱数十万赈饥民”。这时,人们不禁要问:这个福王到底有多少钱?都是从哪里来的?那时候,洛陽也有不少人饿死,这个福王身为朝廷王爷,也不怕家里的金钱生锈、粮食长虫子,咋就不知道给老百姓一口呢?而《明史》在这里把百姓不当人、对官僚阶层的同情甚至维护,是显而易见的。李自成军杀了个贪污腐化的福王,你就大书特书,想以此烘托其残忍、血腥,但其“赈饥民”之事咋就被一笔带过了呢?

绘画中的“福王”故事

李自成这个人人们之所以说他不错,甚至赞美他,其核心的东西即是“迎闯王,不纳粮”,但《明史》中却说这是编造的。当年,老百姓肚子饿,杞县举人李信出粮赈济饥民,百姓很感激他,就说:“李公子救活了我们。”正好玩绳技的红娘子造反,俘获了李信,强行委身于他,李信逃回,当官的把他当作贼人,囚禁在狱中。红娘子营救李信,得到饥民的响应,大伙一起成功劫狱。李信前往投靠李自成,改名为李岩。李岩建议李自成收天下人心。李自成听从了,从此减少了杀戮,还将掠来的财物赈济饥民。百姓得到粮食后,分不清是李岩的还是李自成的,便笼统地欢呼道:“李公子救活了我们。”

然而,说到这里,史者笔锋一转移送,李岩又造民谣说:“迎闯王,不纳粮。”并让儿童歌唱,以收煽动之效,结果致使追随李自成的越来越多。你们在清廷里做官,把清朝都吹到天上去了,老百姓饿得不行,有人给了他们粮食,然后说了个事儿,你们就说他是造谣、骗人、煽动,难道你们不懂什么是宣传吗?典型的封建官员思想,嘴脸丑恶得让人简直无法忍受。(杞县举人李信者……尝出粟振饥民,民德之曰:“李公子活我。”……自成从之,屠戮为减。又散所掠财物振饥民,民受饷者,不辨岩、自成也,杂呼曰:“李公子活我。”岩复造谣词曰:“迎闯王,不纳粮。”使儿童歌以相煽,从自成者日众。)

李自成 画像

再细读,就会这发现《李自成传》中前矛后盾的地方实在是太多。

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王。按《明史》记载,其时,李自成有步兵四十万,骑兵六十万。制定军事制度,凡有一马站队列不齐的就斩之,马跃入庄稼地的也斩之。人们在这里看到的是这支队伍的军纪严明,而这与此前李自成自号“奉天倡义大元帅”,其军队的作派是一致的确:军令不得私藏白金,所过城邑不得占住民房,除妻子之外不得携带其他妇女。甚至夜半三更坐在床铺上,等待上级下达的作战命令。也是这一支队伍,在1643年冬却被史者写成他们进入西安后“大掠三日”,是在得到了上级的命令才停下来的。而后,李自成改西安曰长安,称西京,大发民,修长安城,开驰道。但又说,李自成每三日亲赴教场校射,百姓望见黄龙纛,咸伏地呼万岁。这是什么逻辑呀,才被抢过几天,老百姓的“忘性”哪有这么好,远远看见人家就山呼万岁?也正是这样一支军队,也是在《明史》记述里,他们动不动就屠城,迎降者不杀,守一日杀十之三,二日杀十之七,三日屠之。而他们拥护的政权却有着这样的“法律”:“民盗一鸡者死。”想想,一支见人就杀、见财就抢的军队,会让它所属的政权有如此严苛的法令吗?这是常识性的不可能呀。

好了,文字上的事就不多说了,毕竟是古人的事情,说多了也没用。而遥想1639年,张献忠在谷城造反。李自成收集部众,队伍再次壮大起来。时任陕西总督郑崇俭奉朝廷之命“剿贼”,发兵包围了李自成军。但这位总督却下令说“包围圈一定要留有缺口”,让李自成从缺口逃出。郑崇俭与李自成非亲非故,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实在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原因无非有二:一、李自成这个人不应该杀;二、朝廷已经不值得郑崇俭为其杀人甚至卖命了。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缺口,它“缺”出来的正是李自成反叛、逃亡的人生。在这个缺口里,李自成也就只能是个传说。(文/路生)

绘画中拼杀的李自成军

本文为作者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谢绝其他媒体转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