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说扶不起的阿斗的,图样图森破

中国人鄙视别人的时候经常会脱口而出一句:“扶不起的阿斗”。

阿斗,阿斗,这个名字就饱含了世人对他的嘲讽,至于他的真名很多人并不见得能说出来。

以知人善任著称的刘备的儿子阿斗真的扶不起来吗,历史上真实的阿斗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究竟做了什么,流传骂名千年?

其实阿斗同学被误会了上千年。真实的阿斗智商、情商双高,宽厚仁慈但也精于权术,实在是个不简单的君主。

阿斗的真名叫刘禅,是三国时汉昭烈帝刘备之子,史称蜀汉怀帝,在位四十年。话说能当四十年皇帝的人在中国历史上也不多见,单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就不能把阿斗当成个傻子或者庸才。换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去当皇帝,别说在位四十年了,能活十集算你赢。

事实上,阿斗同学遗传了他老爸的优秀基因,从小就天资聪颖。他老爸刘备虽然戎马倥惚,但也未放松对他的教育,聘请名师对他进行教育,让他学习《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这些书都属于法家学派的书籍,内容是阐述治理国家的道理)。一看这架势就是往接班人的方向培养,需要思考的是刘备有三个儿子,为什么挑中了阿斗来作为接班人培养呢?原因很简单:阿斗从小就很优秀。这一点诸葛亮可以作证,诸葛亮曾在《与杜微书》中提到: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以诸葛亮为人,不需要也不会昧着良心去恭维人,这样的评价必然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想法。

阿斗的不简单之处首先体现在他巧妙地处置了权臣和幼主的关系,避开了权臣和幼主不能共存的雷区。纵观历史,权臣和幼主的关系就像一个炸药桶,早晚爆炸,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举个例子,汉宣帝刘病已本来是流落民间的废太子的孙子,是权臣霍光将其迎入皇宫,推上皇帝宝座。然而霍光死后,尸骨未寒宣帝就对他进行了清算,霍家满门被诛。说完远的说说近的,蜀汉的隔壁邻居东吴在孙权死后,上演了一幕幕君主和权臣之间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权斗,诸葛亮的亲侄子诸葛恪就是因为功高盖主被东吴皇帝孙亮灭族。另外一个邻居魏国也好不到哪里去,最后曹家江山都被司马家给篡了。三国时代政局最稳定的国家就是蜀国,没有之一。成功做到这一点的人就是阿斗,就凭这点,你能能说他是个庸才吗?

阿斗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自知才能不及诸葛亮,于是就赋予诸葛亮绝对的信任和十二万分的支持,军国大事全部取决于诸葛亮。哪怕诸葛亮不顾众人反对一而再再而三进行北伐,阿斗也从未表示过不满。试想假如你从小继承了一份很大的家业,但是家里什么事都由你的管家说了算,你自己什么都做不了主,在这种情况下你会作何感想,你能忍得了吗?阿斗就能忍得了。

当然,阿斗不是在痛苦的忍耐,他相信父亲刘备的判断、相信诸葛亮的才能和忠心、看好父亲和诸葛亮之间的君臣情谊。他深深地明白相父诸葛亮北伐中原,如果不能做到事权集中就无法甩开膀子干实事。

诸葛亮之所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恐怕不仅仅是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也是对刘禅绝对信任的投桃报李。

到了姜维时代,朝野内外对于朝廷连年北伐已经是怨声载道,不时有人公然跳出来反对北伐。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当时蜀汉面临的形势。蜀汉政权从建立伊始就是一个外来政权,刘备带领荆州系的文臣武将们从荆州千里迢迢过来赶跑了自己的本家,益州牧刘璋,对此蜀地很多人是不服气的,尤其是当地的一些豪门大族,他们当然是想自己当家做主的。这些地方豪强势力盘根错节,子弟当中有很多在政府中做官。在刘备刚入主蜀地的时候他们中的一部分就有人跳出来试图反叛,但很快就被无情镇压。诸葛亮当政时期对豪强采取的是严厉打压的政策,故基本上保持了了稳定。诸葛亮时代蜀汉连年北伐,但是并未取得太大的成果,战争还导致国疲民弱,官绅阶层对他的意见是很大的。蜀地本土的士绅阶层对于北伐中原、匡扶汉室这种事情是不感冒的,他们只想过点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太平日子。

在这种背景下阿斗大可以迎合百官和百姓,收买人心,叫停北伐。但是阿斗没有忘记父辈们的遗愿,用现在的话讲叫不忘初心,在位期间他始终坚定支持北伐(其实他也深知以疲弱的蜀汉是难以和强魏抗衡的,这就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反观东晋、南宋两个朝代的大部分君主们,偏安东南一隅后便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了。更难能可贵的是,阿斗巧妙地周旋在主战派和主和派两大阵营中间,始终维持着两大阵营的平衡,使得蜀汉一朝未出现党争现象。

阿斗的胸襟和气量豁达、从容、大气,很像他的老爸刘备。其实在诸葛亮去世后·,阿斗就已渐渐将权力收归自己的手中,已经能够做到乾纲独断。但是他知人善任,对于诸葛亮的继任者们蒋琬、费祎和姜维,他表现出了极大地信任,将朝政委与他们,大胆放权,使他们能够甩开膀子撸起袖子加油干。正因为如此,蜀汉作为三国中最弱小的国家,尚能够在阿斗手上延续四十年之久。

此外,阿斗的情商也是超高,说话艺术堪称教科书级别。延熙十二年(249)年,另外一个邻居也是仇人魏国发生了政变,司马家篡夺了曹家的江山,曹家的铁杆同盟夏侯家也惨遭屠戮,夏侯氏子弟夏侯霸因镇守边关得以逃脱,于是投奔蜀汉,蜀汉自然十分欢迎。阿斗在见到夏侯霸之后第一句话就说:“你的父亲是在战场上战死的,不是我的先人手刃的”。(夏侯霸的父亲夏侯渊是在定军山被蜀汉老将黄忠所杀),接着又指着自己的儿子说:“这是夏侯家的外甥”。(夏侯霸的堂妹曾被张飞掳去做老婆,生下一个女儿又成为了阿斗的皇后)。我们一起学习下人家阿斗说话的水平:先是定性夏侯霸父亲是光荣战死的,是烈士。战场上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谁也说不准,虽然你老爸壮烈了,但不是我老爸亲手杀的啊,所以夏侯霸你不能怨我老爸,更不能怨我。接着又开始攀亲戚,大家都是亲戚了,以前的事是大水冲了龙王庙,都算了吧。几句话说得夏侯霸心里暖洋洋的。

阿斗最被世人所诟病的是魏军兵临成都城下的时候没有选择抵抗而是献城投降,对此我只能说每个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当时派去抵抗魏军的将军诸葛瞻(诸葛亮之子)已经全军覆没,诸葛瞻战死。而蜀汉的主力由姜维率领驻扎在剑阁,一时半会到不了成都。如果刘禅选择抵抗,有可能会顶到姜维回援,也有可能城破国灭,玉石俱焚。选择抵抗,可以成就自己的英名,但是会生灵涂炭。选择投降,自此葬送父辈们的基业,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但是能保全蜀汉的百姓。思考良久,阿斗在这道选择题上写出了自己的答案,投降。

还有一个宠信宦官的问题。阿斗在统治后期宠信太监黄皓,黄皓也狗仗人势为非作歹。但是黄皓对朝居的影响力十分有限,远远比不上姜维等朝中大臣。姜维曾公然向阿斗建议杀掉黄皓,阿斗对他说:“黄皓不过是个小人,不用太在意”。试想如果黄皓的权势真的大到只手遮天的程度,姜维敢这么大咧咧地跟皇帝说杀掉他吗?黄皓是什么东西阿斗心里明镜似的,不过是养个宠物解解闷罢了。这和乾隆明知和珅贪污却不杀和珅是一个道理。但是阿斗任用奸佞黄导致朝政败坏是不容回避的,加速了蜀汉的灭亡。

阿斗投降后司马昭对其倒是不薄,封他为安乐公,但是还是不放心,曾多次试探他。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嘱咐演奏蜀中乐曲,并以歌舞助兴时,蜀汉旧臣们想起亡国之痛,个个掩面或低头流泪。独刘禅怡然自若,不为悲伤。司马昭见到,便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念蜀?”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他的旧臣郤正闻此言,趁上厕所时对他说:“陛下,下次司马昭如若再问同一件事,您就先注视著宫殿的上方,接着闭上眼睛一阵子,最后张开双眼,很认真地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又问同样的问题,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学了一遍。司马昭听了,即回以:“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大感惊奇道:“你怎么知道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哈哈大笑。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忠恳,从此再也不怀疑他。看看阿斗这演技,妥妥的一个演技派,和当年他的老祖宗刘邦参加鸿门宴的表现相比毫不逊色。

所以对于古人,我们不应过于苛求,换作我们身在那个时代不一定能做得更好。套用一句时下流行的话:youcanyouup,nocannobibi。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