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叔叔夺去皇位,火烧皇宫后他不知所踪,明建文帝,到底去哪了?

明建文帝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明朝第二位皇帝。

明建文帝朱允炆

朱元璋在位的时候,给子孙封地,封子孙为藩王。随着时间的发展,藩王的势力越来越大,各占一方。因此,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为了维护皇权,实行了了一系列削弱藩王的政策,这严重影响到各藩王的既得利益。

朱棣,是明太祖的第四个儿子,也就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四叔。大明建朝之后被封为燕王,封地北平(今天的北京)。在建文帝削藩的过程中,不仅监视了当时的燕王朱棣,还谋划撤走朱棣的军队,削弱朱棣的军事力量。这一政策的推行,最终导致朱棣起兵反抗。

明成祖朱棣

这次战争持续了四年,最终朱棣带兵攻入当时的首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史称靖难之役。

都城沦陷之后,建文帝一把大火烧掉了皇宫,从此下落不明。据史书上记载,建文帝在首都沦陷之后,自焚而死。燕王朱棣即皇帝位,成为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

然而,关于建文帝的下落一直是一个谜,大部分相信:建文帝之死只是燕王朱棣为了巩固政权而发布的昭文,建文帝当时逃出了皇宫,之后便下落不明。

靖难之役

那么,建文帝到底去哪里了呢?这个问题不但我们想知道,明成祖朱棣更想知道。他怕建文帝有一天回来,和用户他的老臣们勾结,会影响到自己的统治。

坊间有传闻说:建文帝朱允炆逃出皇宫后,逃离南京,逃到了四川巴蜀一代,以僧人的身份进行着逃亡式的生活。关于这种说法还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故事说:看着叔叔朱棣兵临城下,建文帝在皇宫内不知所措,甚至几度想要自杀殉国。就在这时,有个老太监说:皇上,当年太祖皇帝驾崩之前留下密盒,让您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打开。朱允炆回想起来确有此事,便找出了朱元璋留下的密盒,打开一看,密盒里面有袈裟、鞋子、剃度的工具以及三个度牒。里面还有一封信,上面写着出逃的路线。意思是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让朱允炆带着亲近的人,剃度之后假扮成僧人逃出。朱允炆依着朱元璋的计谋外逃,保住了性命。

明太祖朱元璋

也有人说:朱允炆逃出皇宫后,一路逃到了南洋,过上了隐姓埋名的生活。朱棣为了追查侄子的去向,派出郑和七下西洋,想尽一切办法寻找朱允炆的下落。然而寻找的结果却也无从得知。

郑和下西洋

还有一种说法,是根据《明史》--《胡濙传》而来的。永乐五年,成祖安排胡濙长期出差,历时十年才得以返朝。胡濙外出肩负多项使命,其中一项就是寻找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但是十年过去了,却并没有找到要找的人。永乐十七年,成祖再一次安排胡濙出差,目的地很明确:江浙。应该是得到什么可靠的消息--朱允炆就在这一带藏匿。几年之后,胡濙秘密的觐见了成祖,两人交谈了很久,很有可能是为了朱允炆的事情。具体谈论的内容,史书并无记载,坊间传闻,胡濙带来了建文帝的消息:已经二十年了,你做你的皇帝,我当我的平民,我们各自安好吧,我不想再去跟你争什么皇帝了。朱棣的心放下了,这场二十年的叔侄之争,画上了句号。

影视剧中胡濙的形象

关于建文帝的下场,中央电视台曾经播放了一个新闻,称历史学家徐作生经过一年考证,查明了建文帝的去向。建文帝出逃之后,曾经藏身于江苏吴县鼋山普济寺内,后来秘密转移到穹窿山皇驾庵,多年后殁于此地,被埋葬在庵后的小山坡上。

到底哪一种答案才是历史的真相呢?恐怕已经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