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族英雄被冤杀后,侍卫偷了他的尸体发毒誓,竟执行了380年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一生征战的英雄级人物,他们在国家的危难中挺身而出,根本不顾自己的生命,而是心系朝廷心系人民,但是如果我们细细考察历史,他们这些优秀的将领所得的下场却几乎都是不好的,有很少能留下芳名,大多数都不能功成身退,这到底是为什么?

在明朝末年,有众多的将领死因都是不明不白,更有甚者落得了凄惨的下场,就比如袁崇焕。

袁崇焕是文人出身当上官员的,但是他却自幼喜欢武术,所以他沾染了很多武将的毛病,那就是做人做事根本不看他人脸色,只顾自己行事,而且爱说大话。想想朝堂之上,虽说表面风平浪静,但是实际却是血雨腥风,袁崇焕敢这样桀骜不驯,等他的自然是有“好果子”吃。

袁崇焕就算面见皇帝也是十分随意,丝毫不曾想要隐藏自己的个性。不过,很多皇帝是非常喜欢这样爱说实话的人,在明熹宗驾崩之后,崇祯继位想要重振朝纲,所以急需人才来建设国家,他想到了袁崇焕这名武将,他认为此人极具实力来保卫家国,而且非常富有责任感,是个有抱负有热血的将士。

当时崇祯把袁崇焕召到自己身边,问他袁崇焕如何能平定辽东,有什么可行的办法或者意见可以说来听听,而袁崇焕仅仅只回了一句话:“如果皇上能够让臣领兵打仗,那么辽东不出五年就可以完全平定。”

如此嚣张的话在当时可能只有袁崇焕能说得出口了,其实袁崇焕就是想向皇帝要权要兵。也许让现在的人来想,袁崇焕简直就是一根筋,难道不会说一些好听的话来敷衍吗,竟然直接说了一个确切的数字,五年时间,要是约定完不成,那可要面临株连九族的大麻烦啊。

但是皇帝听完这一句满腔热血的话之后,把尚方宝剑赐予了袁崇焕,让他前往辽东平辽。底下的大臣们听说袁崇焕拿到兵权之后,询问他到底是有什么方法让你能如此自信回答,袁崇焕答道:“只不过是敷衍皇帝而已。”,也就是说袁崇焕对皇帝说的话就是满嘴胡言,瞎胡扯的!

但是袁崇焕很快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他按部就班的前往辽东防线,但是他人是去了,作战需要的东西他却没有带啊,更没有商定钱粮之事,所以很多大臣对于袁崇焕的做法都将信将疑,有些甚至准备上书将此事上报给皇上。

袁崇焕也算聪明,他害怕自己还没出征呢就又被召回,于是他先发制人,把自己对于如何平定辽东的具体细节交给了皇上。

就这样袁崇焕开始了平定辽东的计划,但是他并没有履行五年平定辽东的誓言,反而到了辽东竟然先除掉了一名己方的大将毛文龙,而且没有请示皇帝就给杀了。

其实这件事情还不是袁崇焕主要的死因,还有另一件事情就是他“通敌叛国”。

当时袁崇焕给出平定辽东的战略就是“市米资敌”,但是他当时并没有直接卖给后金,而是卖给了还没有和后金结盟的蒙古,因为他想着和蒙古结盟,这样一来就可以一起去对付后金,自己的压力也会小很多。

但是皇帝发话了,不让袁崇焕卖米给蒙古,导致了蒙古和后金结盟,后金后金借道蒙古进入京师,而解围的恰恰是袁崇焕。

两项罪名判给了袁崇焕,但是细想一下,崇祯皇帝这样的做法实在太过草率,毕竟袁崇焕并没有犯下多大的过错,尚且此时朝廷里再难找到像袁崇焕这样优秀的将领了,崇祯对于袁崇焕来说,可能根本就没有存在最起码的尊重。

最终,袁崇焕被处决“磔死”,将他的身体肢解掉,是一种非常残酷的死法。

他的死,被后人称为千古奇冤。袁崇焕死后,他原本的一个姓佘将领不忍心看到他的尸体扔在荒野,于是冒险把把他的头颅偷了回来,并且立下了一个毒誓。

他面朝袁崇焕的坟墓前说道:“自己子孙世代不得为官,不能回老家,必须要给袁将军守墓。”他死后,也随着袁崇焕的墓葬在了旁边,而且他的子孙依据他的毒誓照做,世世代代都守着袁崇焕的墓。

如今三百八十年过去了,所说袁崇焕的罪名被翻案了,但是佘家依旧还在为袁崇焕守着墓,每天扫墓拆白带孝,仅仅是因为他们的祖先一番话,子子孙孙都要照做无误,单单是这份忠义就足够让世人称道,实在是可敬。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