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该与马克思一样受人敬仰,最后却被抛弃成了疯子!

只要一说起哲学,很多人脱口而出的名字定然是马克思,不然便是恩格斯。而客观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发展的步步前行之中被证实了它的可靠性十分高。

而考虑能够让国家更好在历史潮流之中扬帆远航,许多高校会专门设置这样的课程,十分直接地将之命名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便更好地将之投以实践利用。

哪怕初次涉略哲学时,你会为唯心主义而感到振奋和喜悦,但经过了课程老师的“循循善诱”,你的立场在潜移默化之中便成了它的对立面。

所以客观唯物论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实质意义上的政治正确,所以唯心论几乎都是躲在小角落楚楚可怜地被偶尔提名一次,但更多时候都是被许多所谓的政治大家拿出来批判的对象。

可不管如何状似义正言辞的批判,还是无法否认其极高程度地囊括了人类专产的智慧,是一种非常具有意义的知识的宝藏。

所以我们应该试着去接触这样的学说,而你永远都不会知道它会给你带来多神奇的惊喜。

而在我们试着去认识这种观念的时候,可以从了解那些孕育了这些思想的先贤们开始。

而这一众“人上之人”中,尼采显然值得我们去从深刻层面理解。

而之所以选择他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原因,今天便是他的诞辰,也是宇宙给予这个本该平庸的星球的意外礼物的一天。

德国这片土地真是大哲学家的襁褓,同样生在此处的尼采,自幼便受到了唯心神学的熏陶和影响。

实际上,小时候的尼采一度被父母怀疑为痴呆儿,在别的孩子开始生龙活虎地模仿说话的时候,他却自顾自地坐在角落里从不吭声。

直到两年后说了第一句话,他才让他的父母放了心。

可是悲哀并没有放过这个孩子,在尼采正好到了五岁的时候,父亲因为不可医的脑方面疾病,给幼小的尼采留下了永恒的背影。

紧接着,他出生没多久的弟弟也因病死亡。

这样接踵而至的死别给小小的尼采留下了很大的打击,如果说孩子的心是世上最美好的,那美好的同时也是极易被打碎的脆弱。

父亲和弟弟离开以后,尼采的母亲便带着他和他的妹妹去往了外祖母的家,而这个家庭里面,尼采便是唯一的一名男性。

尼采的性子本来就十分敏感,而在这样一种似水柔弱中的家庭氛围之中长大的他,更是变得内敛、感性了起来。

慢慢长大的他,开始表现超于凡夫俗子的高智慧,而钢琴这类艺术性物件便是他的智能发挥之处。

真正让尼采成就了他思想的,除了家庭教会在一日又一日中的熏陶,也不仅来自于那个早早离世的牧师人父亲的背影,这个结点是在叔本华身上成就的。

一本他的著作让尼采有了前所未有的惊喜和狂热,也让他走向了登峰造极的意志之论的境界。

可是,正是因为境界太过于高深,所以能够理解他的人根本没有。

即便那些对他呵护有加的亲人,同样也不能走到尼采所能看到的繁华美景。而他也因为惊世骇俗的言论受到了各方的批评和压力。

其实寂寞并不可怕,悲哀的是没有一个人能够理解你的心。

所以在这样以后,尼采便陷入了癫狂,实在令人叹惋又无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