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听不懂大臣的方言,在古代,这是如何解决的呢?

现在国内的统一标准,那就是普通话,这也是促进了国内各个地方的人交流沟通的一大办法,但是在古代,并没有确定普通话这么一说,那么在古代,满朝文武来自各个地方的都有,那么作为皇帝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你可以想象一下,当皇帝高坐龙椅,下面一群大臣叽叽喳喳,但是皇帝啥都听不懂,那场景简直太奇怪,所以在雍正帝的时候,就是采取了雅言,当然了,这个不仅仅是在这个时候,很久之前就有了,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标准,汉代到晋代以洛阳话为正音,也就是雅言。

南北朝则是以金陵话为雅言,隋唐作为大国,雅言也就是融合了很多方言,还是以洛阳话和长安话为主,元代国语是以蒙古语为主,汉语则以元大都话为准,明代以后形成官话,以南京官话为标准,清代则是以满语为正统,汉语也是以南京话为标准,后来转变成了北京话。

雍正帝做的不一样的地方是将学习雅言与你的乌纱帽有关,从参加科考后,童生秀才们就必须在八年内学好雅言,否则不能参加考试,而满清贵族,更是要掌握满、蒙、汉三种语言,以便于接见各国使臣。

而且雍正帝还将全国各地的官员到处调配,也就是离开家乡出去当官,这样也就是促进了这些官员不断的学习不同的方言,这样下来,整个官场的官员就是显得言语畅通无阻了。

当然了,若是实在不行,那么还有办法,皇帝听不懂,那么还有人专门做翻译的,犹如现在翻译一般,像明太祖朱元璋是为了让各老百姓真实的反应意见,允许他们前来找自己,但是那么多地方来的,朱元璋作为皇帝,肯定没时间去学习这些的,自然就是出现了翻译,这些人就是负责帮忙皇帝翻译这些方言的。

还有就是汉子笔谈的方法,用写字的方法进行写话,全国的文字是统一的,但是这样的方法费时又费力,倒是不如嘴上说的来得快了。

虽然有这些解决方法,但是仍旧是会有着这样尴尬的局面,当初,广东的康有为梁启超二人面见光绪皇帝,因不会说官话,搞得三人面面相觑,只能在那儿杵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