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最早的时候叫德道经,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老子的《道德经》言简意赅,具有极大的思想容量,被称为“万经之王”。老子本人亦是世界公认的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由于老子创立的《道德经》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老子被后世推为“百家之祖”。

人人都知道《道德经》,却很少有人知道《德道经》。这个《德道经》是什么呢?其实所谓的《德道经》,就是《道德经》的前身。

在敦煌藏经洞中发现《德道经》的写本,基本上以《德经》作为上卷,《道经》作为下卷,且不分章。这与今天流传的《道德经》以《道经》在前,以《德经》在后,且分为81章是有较大区别的。1973年,在马王堆中出土了帛书版《老子》。帛书《老子》分为甲乙两个版本,都是以《德经》在前,以《道经》在后。再看70年代出土的银雀山《老子》竹简,为汉文帝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68年)以前的写本。该版本比敦煌本还早八九百年,也是《德经》在上,《道经》在下。以及其它许多出土版本,皆是如此,此处就不一一列举。由此足见最早的《老子》其实叫《德道经》,符合老子以德悟道的本意。

那么当今流行的《道德经》和《德道经》有什么区别呢?

老子所讲的“道”,是指自然宇宙的根本规律,是客观的,是本来存在的。“道”永远存在,不生不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德”其实就是“得”,是个人在追寻“道”的过程中的感知和体验。“德”就是求道的过程。人生在世,物质上的需求只是维持这个肉身,但是肉身不是最根本的;人的本质是精神和灵魂,灵魂的成长是人生存在的根本意义。灵魂成长的过程,就是“求道”的过程,在“求道”中获知“德”,再以更多的“德”获得更高的“道”。如此相辅相成,最终对于“道”通达无碍,至于圆满。

《德道经》是老子原书的初始状态,而《道德经》则是经过后人加工润色而成,有一定的社会因素和政治因素。

《德道经》以《德经》在前,是提倡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去自发“悟道”。这里将“道”看成是无限的、发展的、持续的规律。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求道,是积极向上的态度。《道德经》以《道经》在前,则是强调对于前人经验继承的重要性。这样的话,“道”就在前人的经验之中,这种“道”就是有限的、静止的。这种模式,是将“求道”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前人的文字经验之中。其本身就有很大的局限性,其结果自然也得不到“真道”。

还原老子的本源思想,是以“德”为先,自发性求道,如此才能真正窥探大道之全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