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最淡泊的文人,却又写出最侠义的江湖诗歌

带一把长剑,举一杯烈酒,怀一腔柔情,牵着爱人的手塔遍关山秋月。唐诗里的男人,那是精神层面上的优雅。一位外国著名哲学家曾说过,如果可以选择,他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唐朝,或许他所羡慕的正是这优雅折射的侠骨柔情。

大唐帝国边关不断传来的胜利,“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帝王对有功战将的奖赏;激起人们对创功立业的渴望,整个社会出现了尚武的风气:“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可以说整个一部唐史溶入了边塞战争的苍茫风云。由于国力昌盛。豪迈,勇敢,一往无前成为这个时代的边塞诗主旋律,

即使身为“诗佛”的王维也写下“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这样壮丽无比的战斗之歌。

少年行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同样写少年游侠,高適的“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邯郸少年行》),就显然渗透了诗人自己沉沦不遇的深沉感慨,而王维笔下的少年游侠,则具有相当浓厚的浪漫气息和理想化色彩。但这种理想化并不给人任何虚假之感,关键就在于诗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人对这种生活的诗意感受。

长安的高楼酒肆里,王维有时会相遇到这样的一些少年,他们年轻俊朗的面庞永远飞扬着青春的意气与神采,如新丰美酒的醇香般酣畅迷人。面对他们王维常常会感到身体内热血的奔涌。

其实那只能是精神上的相遇,多少英雄成往事!曾经的羽林少年金鞍白羽,跟随着骠骑将军朔漠千里长驱匈奴。

武侠小说世界中,侠客来去自由,没有王法的束缚,他们只须独占潇洒,而这正是千百年来中国文人渴望自由,追求精神超越的愿望体现。从这点意义上讲,武侠小说是中国文人的精神桃花源。文人之所以亲近侠客,这是因为文人作为一般意义上思想者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现实行动和实践的勇气和能力,作为一种精神补偿,文人们在文章中流露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愿望,也就不足为怪了。“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文人们只能在想象中虚构自己的欲望与满足,完成一种英雄的艺术转换。

文心剑胆侠客梦,平凡的读书写作生活有了刀光剑影的想象,生命便也平添了些许瑰丽与感动。因为,那里永远有着仗剑纵横的不羁,有着豪迈狂荡的生命的飞舞。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