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的满洲,贫穷充斥着这组老照片的每个角落

图文/普希金皇村

这是一组上色的老照片,反映的是晚清时期满洲的人民生活的细节。这其中有骑马的官员、有学生和老师,还有当时的铁路和火车。透过这些老照片,我们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脉搏。

满洲具有地理名词和民族名称的双重意义。作为地理名词,满洲和东北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

中国东北一词源于近代。辛亥革命后,特别是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后,中华民国开始逐渐用东北来取代清朝发祥地的原有名称——满洲。

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在中国一般用东北或者东三省、东北三省来称呼满洲地区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这三个省份。后来东三省的西部划入内蒙古自治区,因此内蒙古东部(五盟市)也属于历史上的满洲地区。

民族意义上的满洲是在皇太极时期由女真、蒙古、汉、朝鲜、达斡尔、索伦、锡伯等族通婚形成的、并编入八旗制度的民族混合体。1616年女真族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对明展开进攻。由于历史上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曾经多次进攻汉族人居住的地区,为消除这一名称带来的历史负面影响,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在1636年改国号为清。 满洲地区的南部在古代中国曾属幽州,《周礼·夏官·职方氏》记载“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巫闾”。

1、骑马的满洲官员

2、人物像

3、奉天城内的集会

4、先生与学生

5、满洲铁路列车

6、江中的小船

7、年轻时的“东北王”张作霖

8、义和团传令兵

9、驴车

10、驴车

11、胡须花白的老人

12、奉天(沈阳)故宫

13、卖跌打药的表演

14、满洲医院的患者与医生

15、满洲赈灾场面

16、受灾的群众

17、时任东三省总督的赵而巽

18、东三省钦差大臣锡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