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蹭个热点吧,说说历史上那些战斗力爆表的人,看看传武能不能打

前几天那位太极雷sir又出台(出现在擂台上,简称出台;哈哈!)了,不过结果依旧然并卵。

其实从上一次雷sir被KO,间接的引发了社会对‘传武’到底能不能打的热议。

那练传武的到底能不能打呢?

江湖轶事、故老相传,人云亦云,不知道该信谁的;来看几段煌煌正史中记载——

《晋书·冉闵传》——

“时慕容俊已克幽、蓟,略地至于冀州。闵帅骑距之,与慕容恪相遇于魏昌城。 闵大将军董闰、车骑张温言于闵曰:‘鲜卑乘胜气劲,不可当也,请避之以溢其气,然后济师以击之,可以捷也。’闵怒曰:‘吾成师以出,将平幽州,斩慕容隽。今遇恪而避之,人将侮我矣。’乃与恪遇,十战皆败之。恪乃以铁锁连马,简善射鲜卑勇而无刚者五千,方阵而前。闵所乘赤马曰硃龙,日行千里,左杖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击之,斩鲜卑三百余级。俄而燕骑大至,围之数周。闵众寡不敌,跃马溃围东走,行二十余里,马无故而死,为恪所擒,及董闰、张温等送之于蓟。”

这段话还原出来的情景大致是——

公元351年,冉魏的皇帝冉闵率部灭了襄国的刘显,身边儿只有8千兵。而此时,雄踞辽东的前燕慕容氏趁中原大乱之际,动员了10万大军,由慕容氏的第一帅才慕容恪统帅挥师南下。

双方在常山(赵子龙的老家)迎头相撞。

虽说双方都猝不及防,但都是百战精兵;不待各自的主帅吩咐,立即展开队形,准备厮杀。

冉闵刚攻下襄国,自信心爆棚,面对慕容恪的优势兵力,毫不示弱。不过他手下的将领们并不这么看,跟着冉闵出征的有两名将领,一个叫董闰,一个叫张温,这二位比较谨慎,他俩跟冉闵说,鲜卑军看这架势不光人多,而且还有备而来;现在敌众我寡,咱们先回去邺城喊人,然后再收拾他们;您看怎么样?

大胜之余,冉闵拒绝了二将的建议,以劣势兵力迎战。

战场上,慕容恪仗着优势兵力开始发起试探性的进攻。

慕容恪的意图有二,用小部队攻击,一方面试探出冉魏军的薄弱环节;另一方面,慕容恪的主意是我鲜卑军人多,轮番上阵,打不死你,我特么累死你。

谁知冉闵带的这八千人,个个儿都像他们的统帅冉闵一样,属于战斗机中的超级战斗机,人虽少,却相当生猛;竟一口气顶住了慕容恪10次进攻,而且每次都打赢。

慕容恪岂是好相与的,15岁带着2000人就敢跟石虎的几十万大军对抗;但是部下连续发动的攻击都被打退,站在后面督战的他也开始有点儿虚了;对面儿这都是人吗?

不过作为前燕第一帅才,用兵如神的他,很快冷静下来;下令暂且后退,找了个空旷之处后排出了一个要命的阵型。

各位如果看过《水浒传》,听过评书《说岳全传》;应该对其中的两场大战有印象,水浒里呼延灼征梁山使用过的连环马,说岳中岳王爷大败金兀术的铁浮图。

对,鬼才慕容恪此时使出的杀手锏,就是连环马阵型。

慕容恪挑选了五千名人马皆披重甲的骑兵,用铁链将彼此的马匹拴在一起;在这些连环马身后布置拒马,使之只能向前,不能后退。然后轻骑兵部署在连环马阵两翼;最后在连环马身前,排列步兵。

部署完毕,慕容恪令旗一挥,步兵前去挑战冉魏军;要求:只许败不许胜,将冉魏军逐步引诱至连环马阵前。

慕容恪立马观望,不一会儿,就见燕军步兵纷纷败下阵来,冉闵的8千魏军开始移动队形向前逼来。

看对手离自己的连环马阵越来越近,慕容恪下达了第二道命令,部署在两翼的轻骑兵出击,向魏军左右迂回而去。

说话这会儿,冉闵的部队可就逐渐接近慕容恪布下的连环马阵;马上的骑兵人手一把强弓,看冉闵指挥部队发起冲锋,慕容恪一声令下,连环马阵万箭齐发。

冉魏军冲在最前面的人瞬间成了靶子,浑身插满雕翎;但后面的依旧踩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冲锋。

此时慕容恪方知道什么叫勇猛。

只见冉闵左手操双刃矛,右手持钩戟;率领为数不多的骑兵顶着鲜卑骑兵的箭雨越过身边的步兵方阵冲到了最前方。

冉闵的想法很简单,拼骑兵没你的多,那就尽量接近,短兵相接;在他看来,他就是霸王再世,人挡杀人,佛挡杀佛;这么不要命的一冲,还别说,真让他冲进了慕容恪布下的连环马阵中。只要站在冉闵身前的燕军,无不被他格杀,如《晋书》中记载,被冉闵亲手干掉的鲜卑士兵多达300余人!

一天时间,1个人面对面干掉1个营。

但是,冉闵这把刀再快,短时间内也没办法杀光这5000多鲜卑骑兵;因为慕容恪很“体贴”的在他们身后摆下了锋利的拒马;这帮人有进无退,不死于阵前,就死于军法。左右是个死,那还不如跟冉闵玩儿命,就是死了,好歹也能落个烈士的称号。因此燕军被砍到一批,便补上来一批;舍生忘死的跟冉闵缠斗。

冉闵跟这儿耽搁的时间一长,问题来了;慕容恪部署在两翼的轻骑兵包抄到位,冉魏军陷入了合围。

包围圈儿里,冉闵大惊。

他带的部队以步兵为主,列阵迎敌,他无所畏惧,可是要论移动速度,那就远远比不上燕军的轻骑了;而燕军的轻骑兵合围到位后,并不急于发起冲锋,而是轮番射箭,以长打短;让冉魏军有力无处使。

这样下去,必败无疑。

冉闵不愧百战名将,略一思忖,已有了主意;定神一看,他发现了慕容恪的位置;当下之计,唯有擒贼擒王,孤注一掷,打掉慕容恪,这样燕军才有可能不战自溃。

因此冉闵疯了一样舞动掌中兵器,想要撕开身前的连环马阵,直冲鲜卑中军。

可是,且不说连环马阵层层叠叠,密不透风,想要短时间内撕开绝非易事;就是让他重开了,身后的拒马也会绊住冉魏军的脚步;因此冉闵几次冲击虽说杀人无数,但却没能撕开口子。而就在此时,燕军两翼开始发动冲锋了。

两翼遇袭,冉闵只好放弃“斩首”的想法儿,翻身出来应对;双方再次陷入苦战。

败局就此注定。

冉闵的8千子弟兵,虽是精锐,怎奈长时间作战,早是人困马乏的状态了,冉闵虽勇,可纵使他浑身是铁,又能碾几颗钉?

燕军兵马众多,轮番上阵;冉魏军终于被打乱了建制,处于被分割包围的状态。

为今之计,只能突围了。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大势已去,冉闵只得收拢部队,做突围准备。

要说明的是,此时的冉闵人不卸甲,马不离鞍,已经血战了一整天。即便如此,冉闵还是撕开了燕军的包围,领着一部分人突围而去;慕容恪率军紧追不舍。

本来,他是能跑掉的。

但是,他运气到头了。

刚冲出包围圈儿没多远,冉闵胯下坐骑突然死了。

冉闵的马名叫朱龙,据说日行千里,绝对宝马良驹;好比关老爷的赤兔;陪伴冉闵征战多年,此战之后,终于支撑不住了。

然后,冉闵与董闰、张温等一起被紧追不舍的慕容恪生擒。

《南齐书·周盘龙传》——

“明年,虏寇淮阳,围角城。先是上遣军主成买戍角城,谓人曰:‘我今作角城戍,我儿当得一子。’或问其故。买曰:‘角城与虏同岸,危险具多,我岂能使虏不敢南向?我若不没虏,则应破虏。儿不作孝子,便当作世子也。’至虏围买数重,上遣领军将军李安民为都督救之。敕盘龙曰:‘角城涟口,贼始复进,西道便是无贼,卿可率马步下淮阴就安民军。钟离船少,政可致衣仗数日粮,军人扶淮步下也。’买与虏拒战,手所伤杀无数,晨朝早起,手中忽见有数升血,其日遂战死。盘龙子奉叔单马率二百余人陷阵,虏万余骑张左右翼围绕之,一骑走还,报奉叔已没。盘龙方食,弃箸,驰马奋槊,直奔虏阵,自称:‘周公来!’虏素畏盘龙骁名,即时披靡。时奉叔已大杀虏,得出在外,盘龙不知,乃冲东击西,奔南突北,贼众莫敢当。奉叔见其父久不出,复跃马入阵。父子两匹骑,萦搅数万人,虏众大败。盘龙父子由是名播北国。”

公元481年1月,北魏军趁南朝宋齐交替之际,大举南下,围攻南齐的门户,角城(今安徽淮安)。

角城位置重要,不容有失;齐高帝萧道成不敢怠慢,立即下令李安民和周盘龙火速驰援。

援兵还在路上,北魏军已经展开对角城的围攻。

此时,守在城中的是戍主成买;敌我兵力对比极为悬殊,但这位成爷浑然不当回事儿;大战在即,成买跟别人说,“我今一去,如果不干掉鲜卑人,就被鲜卑人干掉。我要活着立了功,我的儿子就是世子,如果我战死了,我儿子就是孝子!”

言罢,成爷抱着必死的决心出战了。

成买的功夫不是盖的,双方血战,死在成买刀下的鲜卑骑兵有上百人之多;但是和北魏军相比,齐军人数还不够人家一个零头儿,因此终因寡不敌众,成买战死。

成爷的死状甚是悲壮,成买的人头被鲜卑骑兵飞刀砍掉,可他的尸体却端坐马上,任由战马狂奔还营,将军的遗体这才轰然倒下,齐军将士们见状,无不潸然泪下。

成买战死,但角城大战却没有结束;因为李安民和周盘龙率领的援军昼夜兼程赶到了战场。

之前北魏方面也知道角城至关重要,萧道成肯定不会置之不理;因此在围攻角城的同时,北魏军分兵数万迂回南下,任务就是要阻止齐军增援。

走在齐军增援部队最前面的是周盘龙的儿子周奉叔带的一个加强连;而奉命阻击的鲜卑骑兵,数万!

两军一交手,周奉叔就被包围了;啥也别说了,打吧!200多强悍的齐军和鲜卑人展开了血淋淋的厮杀。

区区2百多人,在几万鲜卑骑兵眼里根本不叫事儿,北魏军渐渐缩小了包围圈,吃掉这点儿人马,看样子只是时间问题了。

眼见要全军覆没,周奉叔指挥部下奋力厮杀,一边拽过一个小兵儿,让他想办法顺着来路突出去,赶紧回去搬救兵。

这小兵儿运气还真不错,居然真的突围成功;而且一路狂奔,跑回了齐军大营。

这会儿周盘龙正在帐中吃饭,小兵儿上气儿不接下气儿的把情况一说;周盘龙急了,筷子一扔,披甲横槊上马,既不通知其他部队,也不带警卫员卫兵;就老哥儿一个,顺着小兵儿指的方面冲阵去了。

走着走着,前面就看见北魏军了;周盘龙大吼,“鲜卑胡虏,周爷爷来了!”;边喊边挥动大槊往包围圈儿里杀。

要说一句的是,这一年,周盘龙,67岁!

万马军中,周盘龙一条大槊舞的惊天地泣鬼神的,鲜卑人敢挡横儿,当着立毙。

可是,周盘龙在北魏军中杀了好几个来回;居然没找着儿子周奉叔。

敢情周奉叔人自己突围了;就在打发走求援的小兵之后,周奉叔把剩下的弟兄们集合起来,选了包围圈上一个点不要命的一冲,居然冲出来了。这会儿这个加强连已经归队了。

等周奉叔回到齐军大营,打听老爹在哪儿,旁边儿人跟他说,你粑粑救你去了,一个人!

这给周奉叔急的,安顿好部下,这伙计单枪匹马的又杀了回去;而且一回去正撞见鲜卑骑兵围攻老爸。

虎父无犬子,这话放在周家爷俩儿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周氏父子,马上步下一身的好功夫。两个人,两匹马,在数万鲜卑骑兵中毫无惧色,两条大槊上下翻飞,拍死鲜卑兵无数。

打到后来,周家父子越战越勇,可对阵的鲜卑骑兵却先尿了;数万人之多的部队,居然被两个人打的节节败退。

此战之后,周盘龙和周奉叔这爷俩儿声震北魏,鲜卑骑兵生生被打出了恐周症;以后只要听说对阵的是这爷俩儿,北魏将领无不望风而逃。

对于这爷俩,在下只能说他们,不是人。

是神!

《宋史·本纪第一》

“三年春,从征淮南,首败万众于涡口,斩兵马都监何延锡等。南唐节度皇甫晖、姚凤众号十五万,塞清流关,击走之。追至城下,晖曰:‘人各为其主,愿成列以决胜负。’太祖笑而许之。晖整阵出,太祖拥马项直入,手刃晖中脑,并姚凤禽之。”

这段有点儿长,就偷个懒用《宋史》中赵匡胤的一段记载代表了;有兴趣的大胸弟可以翻翻《资治通鉴·后周纪》,有这次战役的全过程。

你能看出这位看着有点儿傻萌的大叔是个狠角色吗?

话说,公元956年2月,后周皇帝柴荣发兵南下,围攻南唐淮河防线的重镇寿州;不过仗打了3个多月,后周军把能用的招儿都用了一遍,寿州城岿然不动。

而就在后周这边儿马上就要师老兵疲的时候,南唐几路援军相继抵达战场;后周军眼瞅着就要从猎人变成猎物。

现在的周世宗柴荣叫来了未来的宋太祖赵匡胤,就一句话:给你五千人马,任务:打援!

要说一句的是,南唐的援兵是从两个方向过来的;两路援军加起来,将近20万人。

而柴荣给赵匡胤的,就5千。

换个人,肯定得说,皇上,您疯了吧?!敌人20万,您就给我5千?

赵匡胤啥话也没说,非常平静的接受了这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接下来,看看啥叫牛逼——

领命出来,赵匡胤略一思忖,定下了作战的先后顺序,先打从北面乘船而来的南唐兵马都监何延锡;然后转兵攻击已抵达滁州的皇甫晖、姚凤所部。

计划定好,赵匡胤领兵出发。

此时何延锡驻扎在寿州以北的涂山,此地背山邻水,易守难攻;南唐军不仅有陆军,身边儿淮河上还停着好几十艘军舰。换句话说,即便打不过后周军,南唐军也可以凭借兵种优势也能跑的掉;而且何延锡手下的部队,人数,是赵匡胤的4倍,两万余人。

就在这样的情形对比之下,赵匡胤带着不足对方四分之一的兵力,主动过去砍人了。

等涂山大营的南唐军看见后周军时,每一个在场的军人无不哈哈大笑;因为他们看见站在己方工事外面挑战的后周军,只有100多骑兵。

南唐军大笑的时候,后周军的这个骑兵连开始进攻了,冲在第一个的,就是赵匡胤本人。

就这么点人居然还敢主动进攻?!

弟兄们,还等什么?出去干死这帮不知死活的北方佬;随着何延锡一声令下,南唐军倾巢而出,扑了过来。

结果就可想而知了,除非赵匡胤带来的是100多变形金刚,否则面对两万多敌人,想要活下去,那就只有一条路可走――赶紧撤退。

果然,略一抵挡,赵匡胤呼哨一声,带着骑兵连转身就跑。

何延锡一看赵匡胤等人逃跑的方向,笑了!

肿么呢?

原来赵匡胤等人没往后周军的大本营,南边儿的寿州跑,而是慌不择路,向西而去。

啥也别说了,追!一定要把他们一网打尽!南唐军顺着可就跟下来了。

就这么一路跑啊跑啊跑啊跑,一直跑到了涡口(安徽怀远境内涡河入淮河处);赵匡胤勒住了缰绳,转过身来,对着衔尾而来的何延锡阴阴一笑,你还追啊,我到家了!

没等何延锡明白过来啥意思,赵匡胤发出信号,早已埋伏在此的那5千后周军蜂拥而出,对着正在大喘气儿的南唐军就下起了家伙。

这一仗,彻底击溃追击而来的南唐军,南唐兵马都监何锡运气不好,被后周军当场斩杀;忙活完这一摊子事儿,赵匡胤乘势反攻,顺着刚才自己逃跑的路又杀回涂山,不仅一把大火把南唐军的涂山大营烧了个精光;而且还在把南唐军之前停在淮河上的五十余艘战舰全部缴获。

史载,涂山之战是赵匡胤做为将领,第一次单独领军的过程;战果,五千破两万。

赵匡胤圆满完成了任务,回到了寿州城下复命。

稍加整补,赵匡胤便带着原班人马出发,这次的目的地,滁州!。

滁州,在寿州以东,是南唐都城金陵在江北的重要门户。此处地形险要,欧阳修《醉翁亭记》所言‘环滁皆山也’,说的就是这儿。

滁州四面都是山,其中最重要的有两座,一座唤作滁山,另一座唤作石驼山;两座山山势险峻,两山之间的隘口,南唐设有一关,名叫清流关;清流关上是南唐的10万大军,清流关后,是滁州城。

这就是赵匡胤要面对的对手;

赵匡胤想要拿下滁州城,首先得搞定这两山夹一关外加10万人。

守关的将领是前文提到的皇甫晖和姚凤。

姚凤没啥名气,可以看做是打酱油的;但这位皇甫晖可非同小可,此人本是后晋时期驻守燕云十六州里瓦桥关的将领;当初因为看不惯石敬瑭这个认贼作父的杂种,一气之下,投奔南唐。翻翻此公以前的工作经历,那可是常年跟铁血的契丹军玩儿命的主儿。

面对强敌赵匡胤毫无惧色,带着自己的5千人就上路了。

此时,作战任务已经传达到每一个后周士兵耳朵里;5000PK10万,每个大兵都知道,这种仗有个专有名词唤作九死一生;运气不好的话,妥妥儿的就是十死无生了。因此整个行军队列显得死气沉沉。

可领军的赵匡胤一点儿都不在乎;不仅不在乎,这家伙看上去心情还特别好。

在寿州城下短暂的整补期间,赵匡胤不知道从哪儿弄了很多花里胡哨儿的行头;部队一边儿行军,赵匡胤一边儿搞他自己的行为艺术;他把弄来的行头一件一件儿的套在身上,然后不停的问身边儿的战友,怎么样?我帅吧!一会儿又换上了另一套,这一套怎么样?跟我的气质搭不搭?

不仅他自己捯饬的尕来劲,赵匡胤也不知道从哪儿弄来一堆更加夸张的配饰来捯饬他的战马;硬是把一匹马弄的像是去参加米兰时装周。

看着领导这么没心没肺,有的部下觉得有必要提醒赵匡胤一下;将军,咱可是去打仗的,您这么打扮忒扎眼了;让南唐人盯上,给你一箭或者都奔着你来,那就麻烦了。

赵匡胤大嘴一撇,扔下了一句极有型的话――

怕个鸟,我就是要让南唐人知道我是谁!

属下闭嘴了,也绝望了,跟着这么个不着调的货,死都不知道怎么死了该。

说话间,后周军抵达清流关。

这次赵匡胤却没像上次那样派出骑兵连去诱敌;而是把全军展开,态度嚣张的扬起脑袋向城头挑战。

可惜,一天下来,任赵匡胤喊破嗓子,清流关上的皇甫晖不为所动;一个兵也没派出来。

皇甫晖是员老将,他已经知道了涡口之战的全部经过;按他的逻辑,哦,你用1个连当诱饵,后面埋伏了5000人。现在你用5000人当诱饵,换算一下,恩,后面的伏兵应该有25万。TNND,你欺负老夫没学过数学吗?

因此皇甫晖下令全军谁都不许轻举妄动。

于是一天下来,赵匡胤的嗓子从美声喊成了摇滚,却连一个人也没喊下来。

夜幕降临,赵匡胤喊的精疲力竭,臊眉耷眼的回营了;城头上的皇甫晖很满意,下令部队加强戒备之后,他也回去休息了,毕竟在城头上站了一天,他也很累。

一夜无话,第二天凌晨时分,皇甫晖突然被关内出现的喊杀声惊醒;派人打探,回报,后周军不知从哪儿进了关,正在屠杀毫无准备的弟兄们。

饶是皇甫晖战场经验丰富,一时间他也懵逼了,后周军怎么进的城?

后周军怎么进的城?

就在皇甫晖回家睡觉的时候,嗓子冒烟儿的赵匡胤已经脱下了白天走秀时穿的时装,换上了迷彩服;并且通令全军都和他一样打扮;然后除了武器以外,剩下的物资全部扔在清流关前。再然后,赵匡胤带着这支轻装步兵摸着黑进入了莽莽苍苍的大山。

史书记载,这一夜,赵匡胤带队不仅翻过了数不清的高山怪石,而且还涉水泅渡了一条涨水了的西涧(又名上马河,在今天安徽滁州城西北);终于抢在了天亮之前绕过了正面,从背后攻入了清流关;然后举起手中的刀枪,对正在熟睡的南唐军人杀去。

还是那句话,皇甫晖战场经验丰富,这里边儿也包括逃命的经验;关内已经陷入混乱,成了一锅粥了;皇甫晖没有集合部队反击,而是让身边的亲兵出去传令,有一个算一个,撤退,撤回滁州。

下达完命令,皇甫晖一马当先,撒腿就跑。

于是占着绝对兵力优势的南唐军成了沙子堆起来的军队,顺着主帅的马蹄声,一路狂奔,逃向滁州。

此时天已大亮,尽管赵匡胤和他的部下很努力的拦截,但还是让皇甫晖带着大量的南唐败兵逃出了清流关。

这让赵匡胤很生气,煮熟的鸭子还让你飞了,我这一晚上的拉练岂不是白干了;赵匡胤气急败坏的下令,给我追!

搞笑的一幕出现了,晨光中,10万南唐军和5千后周军向着一个方向狂奔;结果赵匡胤又输了,无论他和部下怎么拼命加速,还是没能追上南唐军,眼睁睁的看着皇甫晖逃进了滁州城。

一进城,皇甫晖下令把滁州城护城河上的桥烧掉;他以为这样就能挡住磕了药似的赵匡胤。可惜他又错了,清流关两边的大山还有涨了水的西涧都没挡住赵匡胤,你一个人工挖出来的护城河能顶个卵用?

果然,皇甫晖看到了让他触目惊心一幕,只见剧烈运动了一夜加一个早晨的后周大兵没有丝毫的犹豫,准备活动都不做便扑进了滁州的护城河里,一番狗刨儿之后冲上了对岸,然后,呐喊着冲向城门。

皇甫晖再次懵逼,这特么是一群疯子啊!

好在皇甫晖很快清醒过来,对方5千,我有15万;怕个毬啊!

定下心来,皇甫晖爬在城墙上,扯着脖子大喊,赵匡胤,咱们各为其主,你不要欺人太甚!你偷偷摸摸地进攻,太不光明磊落!有种的等我出去,咱列好队伍,真刀真枪的做一场,怎么样,你敢吗?

如上所述,《宋史》的原话,‘太祖笑而许之’——

各位大胸弟,大家退后,给人家腾个地儿,省的人说咱爷们儿欺负他们不带种!

皇甫晖也没忽悠,后周军后撤,他便大开城门,整队出战了。

15万南唐军人鱼贯而出,在城下列好战斗队形;队列的正中间,是这15万大军的统帅——皇甫晖!

接下来,让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出现了,在双方10几万人的注视下,赵匡胤突然启动,单枪匹马直扑皇甫晖!

于是,便有了《宋史》中的那句经典——“晖整阵出,太祖拥马项直入,手刃晖中脑,并姚凤禽之。”

赵匡胤一刀劈了皇甫晖,捎带手还把副将姚凤给活捉了。

后人说,两宋积弱无勇;这话且得两说着,至少在其开国之君太祖赵匡胤的身上,绝不缺乏彪悍的勇气和强悍的战力!

冉闵、周盘龙、周奉叔爷俩,赵匡胤;这些爷,练的肯定不是拳击、泰拳、桑勃、马伽术、巴柔、空手道、跆拳道..这些外来功夫;肯定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武术;而且像赵匡胤还有太祖长拳和棍法传于后世。

传武能不能打?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