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国开战前,日本首相甩手不干了,并放言道:我负不起责

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以偷袭“珍珠港”的方式,正式对太平洋彼岸的“邻居”美国宣战,打响了一场“蚂蚁”斗“大象”的战争。

从战争资源的角度来看,坐拥世界领先的工业体系,且拿到半个北美大陆为原料的美国,是这场战争毫无争议的赢家,但是那些已经自认“天下无敌”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选择完全无视这点,他们认为自己的勇气可以战胜物资上的差距。

当然日本也并非没有明白人,1941年的时任日本首相近卫文麿的内心就清晰的明白,日本发动这场战争的失败率是极高的。

1941年10月14日,是日本召开新一轮内阁会议的日子,预定的主题即为该不该向美国宣战。身为日本首相的近卫文麿准备在这一天,说服与会者想办法和美国和谈,避免发生战争。

而为了能够让自己的提议和努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支持,近卫文麿选择了在会议开始前,跟当时的开战狂热分子陆军大臣东条英机进行“谈心”。

谈心状态中近卫文麿放下了领导的架子,语重心长的跟东条英机表示,从目前的日本国力水平来看,贸然的发动战争,并不是日本最好的选择,希望东条英机从日本这个国家的生存利益的角度来考虑,支持他跟美国和谈的提议。

但是近卫文麿的话并没有成功把东条英机,拉到自己的政治立场这边,东条英机理直气壮反驳近卫文麿道:你能保证我们让步,从东南亚撤兵了,美国就会“谅解”日本,继续为我们供给物资?

由于在此次会面之前,近卫文麿主导的跟美国谈判事宜,并没有得到突破性的进展,美国始终保持着一种“傲慢”的态度,且美国并没过明确给日本开出,只要做到什么,就可以恢复日美关系的承诺。

所以近卫文麿面对东条英机的反驳,只能羞涩的低着头。东条英机则乘胜追击,强调近卫文麿你别太书生意气了,还没开打就涨别人气势,只要战争还没有打响,谁也不能断定美国就一定比日本强,美国也可能不堪一击。

此后的内阁会议也基本延续了近卫文麿、东条英机的会前谈话,东条英机为代表的日本军方咄咄逼人,近卫文麿所领导的文官体系,只能呆滞的望着不说话。

而由于内阁会议之中,军方的人数量多且“嗓门”都比较大,因而很快原本该不该打美国的问题,演变成为了日本对美宣战的“誓师大会”。

面对军方完全站上风的情况,近卫文麿选择了沉默的抗议,会议中无奈的甩下一句“我付不起这个责任”。不日就带着自己的亲信于16日集体辞职。用实际行动告诉日本公民,他并不是十分看好这场对美国的战争。

配图来源网络,版权人若觉不妥,联系我们!/参考书籍:日本作家儿岛襄《太平洋战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