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钱”——司马迁《货殖列传》里的求财求富之道

记得《论语》里孔子曾经说过,“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执鞭之士”是指天子、诸侯出入时,手握皮鞭为之开路的人,这一种地位低下的官职。

孔子的意思是,如果财富是可以求得的,哪怕是做一些低贱的职位我也会去做。可见圣人也不是口不言利的。口不言利连“钱”字都不提,称为“阿堵物”的只有王夷甫那种门阀士族,因为他们不缺钱。

但求财是有前提的。孔子的话后边还有一句,“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如果财富不是能靠谋求来的,那我就要按照我的爱好去做我喜欢的事。

常有人引用孔子的话说“富贵于我如浮云”这是把孔子的话剪取两段又连在一起,纯属断章取义。孔子的原话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如果你能做到吃粗粮喝冷水,并且自己还觉得美得不行,能乐在其中这是你自己的心态好,也不错。求财很好,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如同天上的浮云一样。

貌似嫌弃钱污秽的会有很大一部分是明清小说里的酸腐文人。太史公司马迁专门在《史记》里写了一篇《货殖列传》言及求利之事。

首先,流通是必然的,应该顺其自然地引导人民追求财富。

老子说,治理国家的顶极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小国寡民,各享其乐,永不往来,各安其俗。老子说这样的话背景是三代以来的耳目声色炫耀之风,所以希望各安其俗,各享其乐。太史公则认为求利是人的本性,所以治理国家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意思就是顺其本性,循循诱导。

其次,物质是精神的基础。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仪的诞生起于安定富有的情况下,却会因为贫困而被废弃。君子富有了会愿意施行仁德,小人富有了也会愿意尽自己的力量去做一些适当的事。

孔子的弟子里子贡最富有。原宪这样的弟子居于陋巷之内,糟糠都不能饱食。而辅助孔子,传播孔子思想最重要的人是子贡。子贡“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才能使孔子之名布扬于天下。

第三,求财如治国征战,是种谋略。

昔日越王勾践复国的时候大夫范蠡说,“知斗则修备”,战前要做好准备,这个准备包括财富的积累,“财币欲其行如流水”意思就是财货要流通起来。“时用则知物”,要了解什么样的货物什么时候会被什么人需求购买,这才算真懂得财货的流动。范蠡开导越王勾践要懂得用关市调节在农商之间取得平衡,这样使财货流通,对于农商都是一种保护,国家也可以强大起来,这是治国之道。越国因此强盛,遂报强吴,进而称霸。

范蠡功成身退。范蠡到陶,认为陶与各个诸侯国之间四通八达,便于财货流通于是在陶经商,称为朱公。范蠡很善于把握时机逐利,所“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而有两次他都把自己的千金之资分给了宗族兄弟及贫贱之交。陶朱公因此而被后世称赞。

周人白圭很善于观察时势的变化而积累了巨额财富,但他很节制自己,“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控制自己的嗜好,衣食节俭,和雇佣的奴仆同甘共苦。

白圭认为求财要有伊尹、吕尚之谋,如孙吴用兵,商鞅执法。如果一个人没有仁德之质,没有决断,不够坚毅,就学不到真正的致富之道。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