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一首诗流传千古的诗人,还不是因为写出大部分人的心声

诗歌史上有这样一类的作家,他们的大部分作品成就平平,却有一两篇作品,即使放在第一流诗人的作品集中,也毫不愧色。也就是这样的一篇诗歌或者文章,让他们不至于被浩淼的文学史湮没,比方说初唐写作《春江花月夜》的张若虚,中唐写下《枫桥夜泊》的张继,晚唐创作《贫女》的秦韬玉,他们在后人的心中,留下永恒不灭的印象。

贫女

唐代: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首诗,以语意双关、含蕴丰富而为人传诵。全篇都是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

第一次读到这首诗,就不由自主想起《简·爱》中那段经典的对白:“你认为,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就既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贫女正是我们身边常见的一种女性,自幼生长在贫穷的家庭里,没有穿过绫罗绸缎。到了出嫁的年龄,却不见有人上门提亲。哪个女子不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她保持着自己的节操,不肯趋于流俗。因为这样的自负,她不肯像其他女孩子一样,刻意通过打扮自己去吸引别人的目光。但不幸的是,她年年的手工针黹活,最终都成了他人的嫁衣裳。

贫女是悲哀的,也是不幸的,更是高洁的。因此这首诗也就产生了更深广的意义。沈德潜说此诗“语语为贫士写照”(《唐诗别裁》卷十六)。一个有才华的人,怎样将自己的才华为世人所认可?奔走在社会的底层,空有满腔的抱负,但谁能给你提供发挥的舞台?想要谋求出路,就要投靠军阀官僚,可是这样的举动留下的将是千古的骂名。

社会发展到了今天,我们仍然面对这样的困惑。保持自己的节操,我们也许会与这个喧嚣繁华的时代擦肩而过;放弃自己的信仰,我们又会在不择手段的追逐中迷失自我。进耶?退耶?人们往往两难抉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