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托孤诸葛亮,是对还是错?一句“君可自取”竟引发千年争议!

章武元年,刘备因对自己的结拜兄弟关羽被杀一事耿耿于怀,而蜀国国情渐趋稳定,没有了后顾之忧,随即决定征伐东吴,御驾亲征,可刘备决然没有想到这一去,竟丢了自己的性命,时也命也。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写道:“镇北将军黄权督率江北各军,在夷陵道与吴军交战。夏六月,秭归十余里外出现黄气,宽有几十丈。此后十几天,陆议在犭虎亭大败先主军队,将军冯习、张南等人阵亡。”

从中可以看出,一开始刘备打仗还比较顺利,可是等到了夷陵道之后,“出现了黄气”,致使蜀军大败,“黄气”一词无外乎是指天气、雾气、瘴气等非人为因素的意思,应该并不是人的原因,只能说刘备出门没有看黄历,没有受到老天的眷顾,只好退兵,回去之后刘备就此一病不起,病因是什么?没有明确记载,我认为是主要是兵败导致的,在加上撤退的时候很匆忙、狼狈,一时不查就得了病,结果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因此急召诸葛亮来永安宫。

章武三年春二月,诸葛亮来到白帝城永安宫,由于病情恶化,刘备自感大限将至,已经来不及召集众臣了,只让诸葛亮、李严来到榻前,对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意思是说诸葛亮的才能十倍于曹丕,肯定可以安邦定国,完成我今生想,却未能完成的统一大业。

我们再说说曹丕,曹丕是谁?他可是曹魏的开国皇帝,从小就才华出众,刘备把诸葛亮与他相提并论,可见对他能力的评价之高。

第二句:“如果,太子能够胜任,就好好辅佐他,若不能,就由亮来做决定择优选取”,这又说明了刘备对诸葛亮的绝对信任,“君可自取”中的“自取”并不是“取而代之”,取是选取的意思,不是取代,取代本身就不合逻辑,就算没了刘禅,刘氏也还有后人可以继承,不可能把江山给一个臣子,除非诸葛亮想造反,不然大部分人都是不会支持的。从情理上,也说不通,且不适合,于礼不合,古人是非常注重这方面的,最基本的名节、气节,通俗说就脸皮、面子,诸葛亮还是有的,这一点不需要怀疑。

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两人经历了风风雨雨,同甘共苦了那么多年,早已经不是一般的君臣关系了,甚至有所超出。

同样,诸葛亮听后也泣不成声,发誓永远效忠于刘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随后,刘备还让刘禅对诸葛亮“视之如父”、“视如君父”。

夏四月二十四日,刘备逝于白帝城。

事实也是如此,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亲力亲为,尽心治国,刘禅对他也是言听计从,从不忤逆,但刘禅并不笨,禅只是遵从了父亲的嘱咐行事。

诸葛亮就这样劳心劳累操持着大量军政事务,也正是因为如此,诸葛亮才早逝。

参考资料:《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