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文学大师都说,只有王国维真正读懂了《红楼梦》

导言:对于《红楼梦》的解读,我们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层面:阴谋论、阶级论、哲学论。三个层面,三种视角,为什么有些人被称为大学者,就在于他们掌握了更多看世界的角度,由此就可以更接近事实和真相,在解读《红楼梦》的学者人当中,王国维是被很多人包括大作家都公认的真正读懂《红楼梦》的人。

现在很多解读《红楼梦》的作者仍旧停留在阴谋论的阶段,这也是阅读《红楼梦》的一个最底层面,我们的大学者王国维曾经把阅读的境界分成两个,一个是阶级论,一个是哲学论,有人问阴谋论在哪里?这位老人家连提都没提,阶级论的下面就是阴谋论吧。

作为阶级论,是有局限的,毕竟每一个时代都不一定是最好的、最正确的时代,作为我们过去的历史,朝代更替,每一个朝代都有独自代表着自己的一套,对于正确的解释理论,因此所谓的封建与反封建,不代表提出的人站在了一个绝对正确的位置上看这本书,但王国维提出了“哲学的、宇宙的、文学的”宏观概念。

底层面的阶级论阅读,只会把文学理解成时代的一面镜子,但这只是文学的一部分,文学应该还有探索未知世界的责任,《红楼梦》在王国维的理解层面,它这本书探索了关于“自我”的哲学探索,因为曹雪芹的那个时代没有自我,没有“个人”这一个概念,因为那个时代人是活在了三纲五常的伦理中,人人的上面都有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等纲常,这实际是一种等级,无法实现“自我”的一种压制般的人际关系。

因此贾宝玉和林黛玉的自我,个人意识就是一种文学探索,当读者为他们流下眼泪的那一刻,文学的探索责任就是成功的,《红楼梦》就具备了哲学层面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时代的历史反应,甚至是家庭矛盾和阴谋的简单故事。

在这里我穿插一个常识,很多人不知道一部作品文学价值是什么,其实这个价值的评判重要的一个来源就是历史局限性的多少,局限性来自于作者对哲学层面的认知,要跳出当时社会的普通认知,认识一个新的未知区域,就像曹雪芹找到了纲常之外的自我意识,这就是使自己作品局限性减小的原因,文学价值自然就得到提高。

一旦我们沿着王国维这个角度去理解《红楼梦》,我们就能看出一个鲜明的独立人格,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人物形象,他们完全区别于其他人物角色,从贾宝玉抓周那一刻开始,这一个神瑛侍者,曾经独立自我的一个神,进入了凡间的伦理约束之中。

想独立,自己抓周自己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这种意识在当时是被认为不肖,是认为反叛,我们也看到贾政因为抓周的事(贾宝玉抓到了胭脂),而引起了强烈的不满,认为儿子不能依从自己的期望,实现家族的兴旺,从小就把不懂事的贾宝玉,强制的拉到家族这个群体之中,使他失去自我,泯灭自我。我们也许只记得鲁迅说,悲剧就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

但在西方哲学家那里,悲剧的概念是理解成两种正确的价值观之间的对抗,乌托邦和反乌托邦之间的对抗,看似两者都是对的,王夫人和贾政他们的与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战争”,一场你死我活的对抗,两者其实都是对的,这就是两种价值观之间对抗产生的悲剧。

我们可以把大观园里的人进行分类,具有自我意识的有贾宝玉、林黛玉和妙玉,另一种就是知道自我意识,但却自己主动扑灭的人,这就是薛宝钗,还有一种就是袭人,完全没有自我意识,就算放她回家,她仍旧不想离开做奴才的环境。

这三种人就是“存在主义哲学”里的:不能有自己,不知道有自己,不愿意有自己。以王国维的观点看待事物,以前面阴谋和阶级两种理论,势必产生狭隘的主观认知,只有放在更高的哲学层面,才能看到相对客观的真实,就是自我意识的突围,突破了历史局限,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是具有文学价值的。

三个层面,其实就是三种境界,文学并不是简单的让你看到一种狭隘的对错,层面越高,你看到的对错就越客观,就如封建伦理,如果你不通过更高的哲学层面,根本无法理解贾宝玉的对错,因为当时的伦理就是对的,但这种对错就是有时代的局限,要想跳出这个局限,就必须通过像王国维这种,以哲学的、宇宙的、文学的角度看待作品。

文:饼子

欢迎关注,和我一起读名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