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严重忽视的“生猛”小国,二战中它“揍”苏联、“踢”德国

每当我们提到欧洲,说道的往往都是海上的英国,以及南欧的德国、法国以及西班牙、葡萄牙,对于欧洲北部鲜有涉及,换句话说北欧诸国的存在感极其的低。

芬兰地图

但是当我们翻开历史书,从历史角度上来说,北欧诸国的存在感一点都不差,譬如我们今天要说的芬兰,别看他领土满打满算只有33.8万平方公里,且1/3在北极圈,几乎完全不适宜人类居住。

然而从军事历史的角度定义,它可谓是一个被忽视的“生猛”小国,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揍”苏联、“踢”德国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迫使德国、苏联都对它刮目相看。

二战爆发前由于芬兰和苏联的边境线,距离苏联的“精神中心”列宁格勒太近,从军事防御角度来说,几乎没有可操作的战略纵深。

且当时芬兰广泛接受德国、英法等不欢迎苏联的大国扶持,不完全统计1935~1938年,英国向芬兰提供了价值2.11亿芬兰马克的武器装备,德国为芬兰空军援建了广泛的机场网。

因而在为了自身安全考虑的大背景下,苏联开始强硬的提议芬兰站在自己这边,并要求其让出一部分国土内的战略要地,由苏联军队“帮忙”驻守。

从国家与民族的角度来说,苏联这一行为毫无争议的是在侵犯芬兰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所以得到的结果显而易见,芬兰拒绝了苏联要“帮助”自己的提议,并强调自身不会在大国之间的战争中站到任何一方。

1939年9月苏联和德国联合出兵将波兰瓜分,苏联在得到广袤土地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跟欧洲大国德国直接接壤了,在德国强势的压迫感下苏联对于自身的安全纵深开始更为看中。

于是在1939年10月5日紧急约见芬兰代表,这一次苏联具体提出租借芬兰在芬兰湾的汉科半岛,让苏联军队能够在未来的战中可以始终占据芬兰湾的主动权。

但因汉科半岛是芬兰的门户,将它给予它国,无疑是让它国掐住自己的脖子,所以芬兰人民坚决的拒绝了苏联人,而这一个“拒绝”换来的是战争。

1939年11月30日苏联军队以装甲洪流为前锋冲进芬兰国土,芬兰政府自知兵力和国力都无法和苏联抗衡,于是避免了正面死磕,选择放苏联入境,然后用游击战牵制苏联推进。

进而等待英法德等国援助,但除了瑞典提供不少物资以外,其他援助永远都是“路上”,最终芬兰在1940年3月12日被迫接受了莫斯科和平协定,根据协议芬兰丧失了第二大城市维堡,芬兰10%的耕地,1/5的工业产值。

然而苏联的战争行为并未给它带来绝对安全的战略纵深,反而把芬兰完全推给德国,使其成为德国对苏联战争中的一把锋利的匕首。

1941年6月22日德国向苏联发起猛烈进攻,芬兰则以德国盟友的身份于6月25日向苏联进军,试图抢回在莫斯科和平协定中被苏联强行割让的土地,而借着德国人在战争中的节节胜利,这个“试图”很快就完美达成。

然而“遗憾”的是芬兰这次把赌注下错了,虽然德国打苏联在前期顺风顺水,但经过斯大林战役、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之后,整个苏德战争的天平完全倾向了苏联。

1944年6月起,苏联在进攻波兰方向德军的同时,向芬兰发起了反击,7月21日《莫斯科和平协议》里的芬兰割让领土被苏军全部夺取,芬兰再次陷入“亡国危机”。

而怎样避免“亡国”?苏联为芬兰人指了一条它口中的“光明大道”,即芬兰人立即掉转枪口,对芬兰境内的德国人开战,拿德国士兵的“人头”换取和谈的机会。

1944年9月迫于苏联军团兵临城下的“绝望”,芬兰人在自己的拉普兰省发起对德国的驱逐之战,正式撕裂了它和德国的盟友关系。也因此成为了二战中罕见跟法西斯、反法西斯联盟都打过仗的国家。

且从结果来看,芬兰人依靠着这场及时转头的战争,赢得了存活下来的机会,在苏联二战后大范围吸纳加盟国的背景下,仅割让了部分土地,赔偿对苏联犯下的“错”,保住了独立主权国家的身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