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于谦的耿介刚直性格,注定遭受奸臣的陷害

性格决定人生走向。性格耿介刚直的男人及其命运:“兵强必灭,木强必摧”,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人的性格亦然,性格耿直,不知迂回通达者,必然四处碰壁。但是,人毕竟要有人格、要有尊严、要有信仰。耿介刚直的人是正直的,这自然有其生命力和存在价值,对于这一点没有什么可怀疑的,更没有品头论足的理由。性格耿介正直的人往往命运多舛,但耿介刚直的性格决定了他们始终如一的坚持自己的立场观点,由此也显现出了人性的真谛。这绝非心胸狭窄、刻薄寡恩之辈所能比的。从他们艰难,甚至悲惨的命运里,我们才体会到了性格耿直者的伟大和崇高。

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明代著名的大清官、民族英雄。于谦的性格秉性刚直,刚直不阿是刚强正直、宁折不弯的组合。这种性格的人不畏强权,公而忘私,往往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是于谦清正廉明的写照;“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于谦性格的剖白。治国他是一位能臣;治军他是一位儒帅。就是这样一位铁骨诤臣,由于秉性正直,不会曲意逢迎,最后落得个冤死的结局,这就是性格与性情决定的命运!

于谦个性刚直不阿,他的性格悲剧与命运悲剧融为一体,因此显得更加悲壮,荡气回肠。“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字字千钧,这正是于谦刚直个性的写照。于谦以“耿介刚直”、“自拔于俗流”自励并励后人。在封建社会,忠君与爱国的内涵密不可分,尤其在民族矛盾尖锐、国难当头的时候,忠君与爱国更是表现得尤为突出。于谦很仰慕苏武、文天祥等民族英雄,书斋里曾悬挂文天祥的画像,并写了一篇称赞、颂扬文天祥“徇国忘身,舍生取义,气吞寰字,诚感天地”等辞句。由此可以看出于谦在少年时期的志向和远大抱负。他刚直的个性为他人所不容,但他天性如此,绝不愿阿谀逢迎,这导致了他一生的不得志。

历史往往如此,一个王朝的覆灭,幕前总是站着一个昏庸的统治者,一群卖国求荣的奸臣,几个铮铮铁骨的忠良之士。屈原为楚怀王自投汩罗,他的对面站着卑隅的上官大夫;岳飞为南宋王朝呕心沥血, 也难抵秦桧的恶意陷害;文天祥有心报国可权奸贾似道一手遮天。 这其中正义与邪恶,忠介与背叛的较量,实际是精神境界的较量,于谦也不例外,明英宗是一个没主见的君主,继位之初,明朝政治渐趋黑暗,官僚中分为邪正两派,发生斗争。当时皇帝英宗年幼荒嬉。正统七年以后,宦官王振专政,擅权纳贿,骄横日甚。于谦在行政上也遇到了阻挠。他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赠送权贵。

有人劝他多带点著名土产,而于谦“独不持土物贿当路”。他对阉宦的滥作威福本来就是非常痛恨的,因此他笑着举起衣袖说:“带有清风!”并且还做了一首《入京诗》来讽刺这些劝他的人: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间阎话短长。这首诗在当时广泛流传,成为一时佳话。这就是秉性刚直、拔于俗流、不阿权贵的于谦。于谦的声望很高,作风又清康刚直,虽然得到人民的赞誉,但却引起朝廷宠贵的不满,太监王振更是较恨于谦,总想寻找机会来打击他。王振此时大权独揽。他不仅控制了不少朝臣,同时也模拟了皇帝,跋惠专断,登峰造极。 他又句结奸臣,树立党羽,手下的爪牙遍布各地,到处欺压人民, 谁要惹了他,就会遭受他的毒手。一般昏庙岗败的大臣, 不仅不敢触犯他,反而对他邀媚逢迎,有的称他“翁父”,向他跪拜,其权势真是炙手可热。

正统十一年,于谦到京师奏事,更荐举参政王来、孙原贞代替他当晋豫巡抚,王振就唆使他的走狗通政使~李锡弹劾于谦,诬蔑他“因长期不升官心怀怨恨,随意荐举私人自带,不合大臣的体统”。于是把于谦关进监狱,由三法司锦衣卫问讯,受尽折磨,并判了死刑。这是王振向于谦下毒手的开端。当时山西、河南的百姓听到于谦被诬陷下狱的消息,都纷纷到京师,上书申请释放于谦。这乃是民心所向!王振虽然专横,也知道群情愤激,众怨难犯,只好将坐牢三个月的于谦释放,并降官为大理寺少卿。可是山西、河南的百姓仍然不满意,又集合了一万多人,伏阙上书,请求命于谦再巡抚河南、山西。同时,明朝皇族河南、山西的藩王周王、晋王也请求还让于谦做河南、山西巡抚。明朝政府只得命令于谦仍任原职。官职的存与不存,在这里似乎无关紧要,单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于谦刚直不阿的个性和他宁折不弯的气节。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