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地位凌驾吕布之上,却遭董卓部将反杀?背后或藏东汉一个秘密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

东汉末年,王允联合吕布用计除掉董卓后,无可厚非就成为了长安朝廷的实际掌权者、执政者。正当意气风发之时,大刀阔斧地收拾董卓被除后的局面时暴露出其治国理政方面的致命弱点,诸如性格的狭隘偏执,处事的任性傲慢,思想的居功自傲,特别是错估形势、高估自己、低估敌人而引发一系列举措失当,进退失据,用文人简单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政治和军事之争端,根本不知以安抚为上,反复无常,从而引起董卓旧部李傕郭汜举兵造反,反攻长安,让东汉再次陷入兵灾的漩涡中,支离破碎,生灵涂炭。王允执政失败不仅让汉代臣民大失所望,还让汉室中兴的黄粱美梦彻底荡然无存、灰飞烟灭,自己不折不扣地成为压垮汉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董卓被诛,王允上台,大势所趋,众望所归。放眼此时此刻的东汉王朝,又有谁能成为王允的竞争对手,还有谁是王允执政的障碍或是威胁。整个国家内暂时没有人会对王允产生威胁,毕竟东汉臣民一致支持。这个开局对王允是相当有利的,因此王允就有条件有资格做一代旷世忠臣,变成第二个周公旦,千古一臣。

如果硬要算王允执政后的潜在威胁的话,就是他名义上的女婿,除董的合伙人吕布倒可算一个。然而王允不仅不防,还大肆提拔,重用吕布,先是奋武将军,统领兵权,接着加封为温侯,最后两人平起平坐,同秉朝政。这样,王允无意中给自己培养出一个竞争对手。由此可见,王允的经济水平与其担任的官职不相符合。司徒,掌民事,而王允这个司徒竟不懂经济。政治权力分配中,无论怎么分配,都会有人感到不公平。从古至今,世界上根本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因此最优选的分配方案或优待策略是让对自己威胁最大的少数人不公平。这才是最经济的做法。这也正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精髓所在。而掌权后的王允却就这样糊里糊涂做了件另类且愚蠢的事,间接培养出一个竞争对手出来,也给自己执政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这个不确定因素也存在两种情况,一个变数,即一种情况是吕布念在翁婿之情选择合作,那王允吕布和平共处,共掌朝权,共享富贵;另一种情况是吕布不念亲情,贪恋权力,一山不容二虎,选择不合作,那吃亏最终是王允。王允终究是个文人,心中虽有谋略却无力实施。而吕布是武将,还是东汉末年第一猛将,上阵杀敌,下马杀人,都是小菜一碟。

再说,吕布可是反复无常,见利忘义,坑爹弑主的小人,前有义父丁原,现有主人董卓,而后会不会有丈人王允,那可不好说。丁原、董卓就是王允的前车之鉴。从长期而言,提拔吕布,与吕布平起平坐就是一个可以预见的纰漏。可是,智除奸贼董卓的司徒王允竟间歇性神智不清,一时犯了这种低级且弱智的错误。而后,王允与吕布先是因从董卓处收缴上来的财物是否拿出来犒赏公卿将校的不同意见而出现隙嫌,而后因王允只将吕布当作剑客,根本没当吕布是自己人而引起吕布的不满。以至李傕郭汜进犯长安,吕布并未舍命拒敌,甚至抛下王允,独自带着一家老小杀出武关,离开长安,转投袁术。

面对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的东汉王朝,即便王允再有计策,也无回天之力。更何况王允自身的种种弱点,不管是掌权还是用人都注定是要失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