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一下古代的酷刑,有些刑罚我们现在听起来依然不寒而栗!

我们先来说说古代一个很有名的词语“秋后问斩”的意思,古代为什么在处理死刑犯的时候,需要在秋冬季节,而不是在春夏季节呢?其实这跟古人的神权思想有关,秋冬是树木凋零的季节,象征着肃杀,这个时候处决犯人,那是属于顺应天意。

而古代的死刑也分为许多中,除了当街问斩之外,还有一系列折磨人的残忍酷刑,有一些是专门处死人的酷刑,有一些是专门处罚人的酷刑,我就先说一下古代关于死刑的酷刑。

中国古代的死刑种类很多,死刑不仅仅是剥夺犯罪人的生命,还包括了羞辱、报复、折磨等含义。有的是一种很残忍的酷刑。比如凌迟、斩首、绞、赐死、弃市、车裂、脯、戮、炮烙、碟、烹、焚、枭首等。

这其中凌迟、斩首、车裂、炮烙等刑罚都是我们很熟知的,我也不再详细介绍了,很多人不知道“弃市”是什么意思,我就来说一下,其实“弃市”的意思就是当街问斩。可能有人会说当街问斩有什么好说的,大家又不是没在电视剧里见过。

其实当街问斩是个很恐怖的刑罚,它的恐怖之处不在于会惊吓到人们,还是在于麻痹人们,震慑人们。鲁迅在《狂人日记》里曾经写过:“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舐。”

试想一下,当统治者利用刑罚将普通民众处死后,这些民众不仅不懂得反抗,反而在旁边津津有味的看热闹,甚至利用同伴的血蘸着馒头吃,这样的统治者究竟有多恐怖啊!

跟死刑相对比,一般的酷刑是死不了人的,但在古代医学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很多酷刑还是有很大几率将人致死的。先说一下古代社会的“五刑”。五刑中国古代的五刑是五种刑罚的统称,是对古代刑罚的一种统称,不能完全包括古代的刑罚制服。

最早期的五刑是指的是墨、劓、刖、宫、大辟。这五种刑罚中,除了“大辟”是死刑之外,其他四种又叫作肉刑,因为这四种刑罚是对肉体的刑罚,而且受刑后无法复原。

墨刑又叫作黥刑,先割破人的面部,然后涂墨,伤好后留下深色的伤疤。这个刑罚从奴隶制社会就存在,汉文帝废除此刑后,五代和宋又恢复,辽金元明清都有刺面刑,但有的轻罪则刺胳膊。到清末光绪末期,彻底废除。

劓刑指的是割鼻子,《易经》中曾说:“其人天且劓”。劓刑在夏、商时已普遍使用。据说,夏时受过劓刑的有上千人。据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占领南京后,在惩治朱允炆系的朝臣时,就有用到此刑。

刖刑指的是斩掉左脚、右脚或者斩双脚。也有类似的刑罚叫膑刑,是去掉膝盖骨。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就是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

宫刑又叫淫刑、腐刑、蚕室刑。开始是惩罚那些有淫乱行为的人,后来统治者将这个刑罚用到普通人的身上。宫刑是五刑中仅次于死刑的一种重刑,比如《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就曾受过此刑。

除了五刑之外,古代还有一些更加残忍的酷刑,比如人彘、幽闭、骑木驴、烙铁、插针(用针插指甲缝)、截舌等,全都是让人听着就不寒而栗的酷刑。而同这些酷刑比起来,所谓的杖刑、夹手指、刺配等刑罚,也就不值一提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