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少产的诗人, 仅仅两首诗存于世上, 却孤篇压倒全唐

在这大千世界之中,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在缓缓的流淌,多少历史英雄豪杰在这人杰地灵之处应运而生,他们为自己的国家在努力,为那个时代的百姓而奋斗,最后历史记住了他们,让他们得以名垂千古,被世世代代的后人们所敬仰和发自内心的佩服。历史就是一个出奇迹和出伟人的时光轴,在历史这个一直滚动不停的车轮里面,多少惊天动地的历史大事件频繁爆发,多少历史上的纷争四处兴起,历史上发生的种种事迹,都值得我们后人去引以为鉴,更多的是去借鉴以及学习。正所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我们因为受到更多这些历史上的名人事迹的启发,才得以进步和更胜一层楼。所以,让我们以史为镜吧,看看历史上都有哪些感动天地的历史英雄豪杰以及他们创造的伟大事迹。

唐诗宋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特别是唐朝的诗词,更加是佳作,数都数不清,大唐盛世人们总是喜欢聚在一起饮酒作诗,特别是李白杜甫这些人。简直成为了我们心目中的男神,他们为中国的诗歌搭建起了一个旷古烁今的舞台。可是在唐朝时期,却有一个非常奇特的诗人,他活了80多岁,但是只有两首诗存世。

但是对于他来说,却饱含着争议,因为很多人都说他的《春江花月夜》是压倒全唐的孤篇,可是有人却说,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晚清到民国时期的部分文人吹捧起来的,不是说这诗不好,但是实在担当不起孤篇压倒全唐的盛誉,古人曾经说过“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唐朝的好诗实在是太多了,五言七律,边塞田园。山水写景,写物写人等,都很有出色的代表诗歌,而《春江花月夜》纯为写江边的风景,是作为某类诗歌的代表还行,想压倒全唐,实在是捧杀了,名不副实。

还有人说《春江花月夜》,一没有荡气回肠,拍案叫绝,二没有家国情怀,社稷天下,只有抒情达意向明月,表心意而已,没有资格压倒全唐。而事实上,《春江花月夜》的大火不是在唐朝,而是在明朝,所以中间的500多年张若虚都默默无闻,只是一个大时代的小歌者,直到明代文人发现了才登上了神坛,一直至今都被赞誉。

据说张若虚写这个诗的时候,有一个奇妙的爱情故事,那一天他在明月桥边邂逅了一位名门闺秀,叫做辛夷,两人一见钟情,互寄余生,正好是上元节,是牛头马面出门寻鬼魂的日子,错将张若虚捉回了地府,可是张若虚却坚决不肯投胎,一定要和辛夷见面,最终他感动了曹娥,帮他了却了心愿,于是27岁的张若虚,终于能够重见天日,回到人间和66岁辛夷又再一次在明月桥相见了,张若虚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些伟大的名人轶事都可以惊天地泣鬼神了。不知道大家心中有什么特别的感想呢?也许历史太强大了,竟然可以创造出这么多青出于蓝胜于蓝的英雄豪杰。终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过去,也会成为历史上的痕迹,问题就在于:我们是要做那光辉的一笔呢?还是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一点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好好去度量了。正如: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关键在于我们每个人怎么去对待自己的人生。让我们都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吧,别再碌碌无为而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