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手下最具争议武将,有人说他一流,有人说废柴,至今没有定论

在三国里,袁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雄势力。从黄巾起义开始到官渡之战,袁绍势力一直都是三国故事的一个重头戏。

袁绍手下有很多知名的文臣武将,比如颜良、文丑、张郃、沮授、田丰、许攸等等。除了这些人,袁绍账下还有一位极具争议的武将,有人说他是一流武将,武力超群,也有人说他是个废柴,三流都算不上。这个人就是高览。

有人认为,高览是袁绍麾下的一流武将。三国有很多著名组合,像蜀汉五虎上将,曹操的五子良将,江东十二虎臣,等等。袁绍手下也有一个著名的组合,叫做“河北四庭柱”,他们是颜良、文丑、张郃、高览。颜良、文丑、张郃三人不用多说了,都是三国时期的著名猛将,能和这三个人平起平坐,成立一个组合,肯定是一流武将。

河北四庭柱

但是也有人认为,这个组合有水分。像五虎上将,五子良将,江东十二虎臣,这些组合的名字都是有明确的历史记载的,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不用说,江东十二虎臣在正史《三国志》里也是共享一个列传,陈寿称赞他们十二人是“江表之虎臣”。

而“河北四庭柱”这个组合在正史《三国志》和小说《三国演义》里都没有提及,总结出这个名字的是著名评话家张国良,他在《评话三国》里讲出了这个名字,并且流传很广。所以有人就认为,把高览加进这个组合只是张国良先生的一家之言。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要评价高览到底怎么样,只用看看他的战绩以及其他人对他的评价就可以了。

《三国志·武帝纪》

先来看战绩。正史《三国志》对高览的记载非常少,在《武帝纪》和《袁绍传》里找来找去也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官渡之战时,袁绍派张郃、高览攻曹操大本营,但淳于琼镇守的乌巢被曹操打败,张郃、高览二人最终放弃治疗,投降曹操。

这是正史里对高览的唯一记载。从这段记载里只能得出一个信息,就是在当时的袁绍账下,高览的地位和张郃很相近,所以袁绍才会派他们二人一起攻打曹操。两个人地位相近,不能说明两个人的能力也一样。所以只从正史的这个记载无法得出“高览是一员猛将”的结论,而且记载文字如此至少,也能说明高览并不是很出众的人,没干过什么大事。

而今天很多人支持高览,主要是因为《三国演义》里罗贯中加的这一段。《三国演义》第三十回有这么一段:

操曰:“吾今奉诏讨汝!”绍曰:“吾奉衣带诏讨贼!”操怒,使张辽出战。张邰跃马来迎。二将斗了四五十合,不分胜负。曹操见了,暗暗称奇。许褚挥刀纵马,直出助战。高览挺枪接住。四员将捉对儿厮杀。

许褚主动出战,高览敢接战,并且大战几十回合不分胜负。许褚可是虎痴,三国里论武力可排前几的人,和马超大战都不相上下,而高览也能和许褚打个平手。很多人因此认为,高览武力超群,属于一流武将。

赵云

但是,高览能和许褚大战不分胜负,却被赵云一枪刺死,这就很奇怪了。曹操出征汝南时,刘备被围,《三国演义》里这么写的:

玄德正慌,方欲自战,高览后军忽然自乱,一将冲阵而来,枪起处,高览翻身落马。视之,乃赵云也。玄德大喜。

论武力赵云和许褚是一个级别的,为何高览却被赵云一枪刺死?这确实很奇怪。当然了,单挑有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当时的身体状态、心理情况、情绪波动、天气变化、心情等等因素,但如果真是物理超群的一流武将,很难会被轻轻松松一刀斩落。

再来看当时人对高览的评价。其实评价过高览的人非常少,只有荀彧的一句话。荀彧提到袁绍诸将时说:颜良、文丑,匹夫之勇,一战而可擒也。其余者皆碌碌等辈,纵有百万,何足道哉!

也就是说,在荀彧看来只有颜良文丑算得上勇将,还是只有匹夫之勇的勇将,其他人不足挂齿,甚至连匹夫之勇都没有。

这些例子都能证明高览的真实水平。

而在高览投降曹操后,正史里就没有了任何关于他的记载。而和高览一起投降的张郃,后面成了曹操手下的重要将领,被曹操称赞就好像“韩信归汉”。如果真是能力相当的人,为何后面的差距如此之大呢?

所以我认为,高览和颜良、文丑、张郃都不在一个水平线上。颜良文丑是毋庸置疑的猛将,虽然是有勇无谋,但至少是勇将,而张郃后面已经证明了,他是个有勇有谋的稀有将才。相比于这三位,高览既没有太大勇,也没有什么谋。

那么为什么张国良先生会说出“河北四庭柱”呢?我随便猜测一下,有可能是为了凑数。因为庭柱一般都是四个,好比你搭个棚子,都是四个角各一根柱子,这样才会稳固,所以是河北四庭柱而不是河北三庭柱。而河北四庭柱里面,颜良、文丑、张郃肯定入选,还有一个给谁呢?其实袁绍手下谋臣众多,但良将真的少,除了这三位,可能就是高览了,你总不可能把什么淳于琼、吕旷、吕翔、张南之类的加进来吧?那还不如高览呢。可能这才有了“河北四庭柱”的组合。

这只是我随便猜测,无关紧要。但高览这个人,可能确实是名号大于实力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